裘沛然先生
医病先医心
近代医学研究发现,不仅大多数精神系统疾患和精神情志因素有密切的联系,许多躯体病变的发生、加剧和减轻也和精神情志因素关系很大。裘沛然先生认为,人体本身存在着一个调控系统,具有自我调整、自我控制、自我修复、自我防御的能力,而这些功能的发挥,必须以心境泰然,神志安定,充满乐观和信心为前提,否则反而导致病情的加速恶化。
裘先生在临床工作中体会到,医生的语言、表情、态度和行为等,对病者的情绪、态度、行为以及治疗的效果有着密切的联系。临床上经常耳闻由于医生的轻率或解释不当及语言粗暴,给患者的心灵蒙上一层阴影,使他们滋生悲哀、沮丧,以致产生医源性疾病。裘老在临床上常常以满腔热忱抚慰病者,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以赤诚之心感化患者,然后配以适当的方药治疗,千方百计减轻病者的痛苦。
大方复治 反激逆从
裘沛然教授治疗疑难病证积有许多经验,其中对某些病机表现为气血同病、寒热错综、虚实夹杂、病邪深痼的病证,常采用大方复治的方法,即广集寒热温凉气血攻补之药于一方,以取药性之相逆相激、相反相成的作用,常收到出奇制胜的疗效。
敛散同用。敛,指收敛耗散之阳气阴津;散,指解散邪气。敛散同用法适用于正虚邪恋的复杂病情。例如,慢性咳喘病,肺气已虚,伏饮留恋,或又复感新邪,此时,先生常仿仲景小青龙汤法,用
麻黄、
桂枝、
细辛宣散在表之邪。以
细辛、
干姜散寒蠲饮,配合
五味子、
诃子、
白果等收敛耗散之肺气,两者一散一收,使邪气去而肺气和。
润燥互用。即以辛香苦燥药与阴柔滋润之品合用,适用于湿滞不化而阴津已伤之证。症见口苦而黏,燥渴欲饮,苔厚腻黏着或如积粉堆砌,舌质干燥少津。此时若单用辛燥则津益伤,专以滋阴则湿愈滞,唯有润燥互用,可令湿化津复。先生常选生地、熟地、
天冬、
麦冬、
芦根、
玉竹与
苍术、
厚朴、
陈皮、
半夏等相佐应用,可收殊功。盖湿乃浊邪,其性黏滞,若阴亏之体感染湿邪,或湿郁化热伤津,遂成湿滞津亏之证。用养阴生津药后,津润液充则胶痼之邪浮游,再佐以化湿之品,俾邪去津复。
寒热并投。临床所见一些疑难病证其病机属纯寒纯热者较少,而以寒热错杂者为多,此乃阴阳互根,寒热转化之理。如慢性肾炎伴慢性肾功能不全者,多因病邪久羁,阳气被戕,阳虚而生内寒;另一方面,余邪热毒蕴结未消,盘踞下焦,证见寒热兼夹。欲补阳者必益其阴,无阴则阳无以化;阳气得振则浊邪潜消,再佐清泄,其效益著。先生选用
附子、
肉桂、仙灵脾、巴戟肉、
肉苁蓉、
补骨脂、生地、熟地、
山茱萸、
黄柏、
黄连、半枝莲、
知母、
漏芦、
泽泻等,阴阳寒热并调,每多建功。
补泻互寓。无论外感或内伤,病经迁延,证见病邪内蕴与正气削伐并存,属本虚标实者多,故补泻兼施几乎是治疗疑难病证的通则;治疗时根据虚实之多少又有“寓补于泻”及“寓泻于补”之殊。如先生治肝硬化常取
大黄螷虫丸、一贯煎、
当归六黄汤三方运筹变化。
大黄螷虫丸在活血行瘀药中佐以地黄,此“寓补于泻”;一贯煎在多味滋阴养血药中伍入
川楝子,乃“寓泻于补”;
当归六黄汤补气养血与清热解毒并重,移用于治疗肝硬化,别开蹊径。临床应用时按邪正盛衰的具体情况,三方参伍,消息进退,收到较好疗效。
动静结合。人身本乎阴阳,阴阳见乎动静。动静合宜,气血和畅;动静失调,气血乖乱。故凡治病用药,必须把握动静变化。先生善用炙
甘草汤治疗心肌炎后遗症及各类心律失常。是方在益气养血滋阴药中辅以
桂枝、
生姜温经通脉,乃静中佐动,故知仲景这方寓有深意;先生还加入
丹参一味,通行血脉,使之相得益彰;若气虚明显,再加大剂
黄芪,所谓“大气一转,甚气乃散”。再如治胃气虚弱所致的心下痞满,腹胀雷鸣者,先生常重用
甘草,
党参、熟地、
大枣等补气健脾厚肠之品,佐以
半夏、
干姜、
黄连、
木香等辛开、苦降之味,静中有动,补中寓行,俾胃气健而能运,气机畅则痞满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