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XX,女,8个月,初诊日期:1964年7月27日,3天来发热,以下午为高,发热以头部及躯干为显,而四肢发冷,今晨起床时体温38.4℃
赵XX,女,8个月,初诊日期:1964年7月27日,3天来发热,以下午为高,发热以头部及躯干为显,而四肢发冷,今晨起床时体温38.4℃(腋表),现39.7℃,鼻有少量清涕,咳嗽有痰,痰声漉漉,食欲减退,大便一天二~三次,稍溏而有奶瓣样不消化物,无脓血及粘液,不思饮,喝水则恶心呕吐,小便黄,曾请西医诊治,未找出发热原因,给予阿司匹林内服,开始药后有汗,以后再服无汗,并用过土霉素等抗菌素内服。西医检查无异常所见。实验室检查:白细胞总数12,000/立方毫米,分类:中性72%,淋巴28%,大便常规:有不消化物,无其他发现。胸透:心肺无异常。中医辨证:唇淡,指纹青,脉沉数,舌质正红,薄白苔,由伤暑湿冒风,夹肠胃食滞,以致肺胃不和,治宜祛暑风、调肺胃,苦辛化湿法。
处方:
藿香一钱
香薷一钱 杏仁一钱(去皮)
陈皮五分 法
半夏一钱
厚朴八分 炒苏子一钱
前胡五分 六一散三钱(布包)
生姜二片 服一剂。
7月28日二诊:药后得汗出,身热见退,恶心呕吐已止,咽间痰声减,大便稍溏,有奶瓣,食欲仍差,小便稍黄,指纹青已退,脉沉微数,舌质正常,苔退,外感已解,痰湿未尽,治宜温化。原方去
香薷、六一散,加炒
麦芽一钱,扁豆衣一钱,服一剂。
7月29日三诊:昨天中午复受凉风,而下午又发热至39.7℃,无汗,晚间服昨天的汤药后,略有微汗,大便仍每日二~三次较溏,有奶瓣,小便黄,咽间尚有痰声,微咳嗽,心肺及腹部检查无异常发现,指纹又青,脉仍数,舌质正红、苔薄白腻,由肺胃未和,痰湿未尽,复感凉风,仍宜表里两解,辛通为治。
处方:
香薷一钱
藿香一钱 杏仁一钱(去皮)
厚朴八分 法
半夏一钱
陈皮五分 扁豆衣一钱
茵陈一钱 炒
麦芽一钱 六一散三钱(布包)
通草五分
生姜二片 一剂。
7月31日四诊:药后今晨已退热,渴而思饮,食欲稍差,二便同上,腹微满,面青白,脉沉滑,舌质正红,中心苔秽腻,复感之风邪虽解,而湿热未尽,宜清利湿热,调和肺胃为治。
处方:
茯苓一钱 法
半夏一钱
陈皮五分 焦
山楂一钱 炒
麦芽一钱 炒
神曲一钱 炒
莱菔子一钱
茵陈一钱 苡仁二钱 扁豆衣二钱 荷叶一钱
厚朴八分 服一剂。
8月1日五诊:药后汗透出,热退净,咳嗽止,稍有痰声,大便尚微溏而有泡沫,每日一~二次,食欲转佳,思饮,小便正常,脉沉微滑,舌正苔退,宜健脾化痰湿,以善其后。
处方:
白术五分
茯苓一钱 法
半夏一钱
陈皮五分 苡仁三钱
厚朴五分 炒
麦芽一钱
茵陈一钱 扁豆衣二钱
生姜二片
大枣二枚 二剂后诸症均消失,一切正常而愈。
按:患儿发热三天,检查未发现异常,用西药发汗退热及抗菌素等药物。时值大暑,由暑湿内伏,外感凉风,营卫阻滞,湿邪化热,故高热肢凉,加之肠胃食滞,痰湿内阻,致肺失肃降,而痰鸣咽间。根据中医辨证,用去暑利湿兼调肺胃之苦辛微温法,高热见退,后因复受凉风,营卫郁闭,以致再度发热,继用上法治疗,营卫宣通,汗出热退,继以清利湿热,健脾化痰以善其后而愈。由此可见,祖国医学重在因时、因地、因人制宜,综合病之因素与兼夹证而施治,是符合客观的。蒲老常说:“治急性病,重在掌握季节之常变,辨别主次用药, 这是十分重要的”。此例若不辨病因及兼夹,徒用汗法强发其汗,或用辛凉苦寒强清其热,胃阳受伤,暑湿难解,稚儿脆弱之体,则易发生他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