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内经》对宗气的认识

       脏腑功能的正常,必须有一定的物质基础,宗气即为保证人体脏腑功能正常的重要物质基础。在《内经》的《灵枢·邪客》、《灵枢·五味》、《灵枢·海论》等篇中均有论述,被后世诸多医家所重视。
       脏腑功能的正常,必须有一定的物质基础,宗气即为保证人体脏腑功能正常的重要物质基础。在《内经》的《灵枢·邪客》、《灵枢·五味》、《灵枢·海论》等篇中均有论述,被后世诸多医家所重视。
       宗气的形成和人体吸入的自然界的清气有关。《灵枢·邪客》云:“五谷入于胃也,其糟粕、津液、宗气分为三隧。”《灵枢·五味》亦云:“其大气之抟而不行者,积于胸中,命曰气海,出于肺,循喉咽,故呼则出,吸则入。”说明宗气是人体一身之大气,其来源于水谷,通过呼吸出入,纳入自然界的清气,由水谷之气合于自然清气而成,故生成于脾肺。《灵枢·邪客》又云:“宗气积于胸中,出于喉咙,以贯心脉,而行呼吸焉”,表明了宗气的分布及功能。宗气聚集于胸中,上出于喉咙,具有贯通心脉,推动气血运行,推动肺脏,助益呼吸功能的作用。此外,宗气走息道以形成声音,司呼吸以维持气血清浊交换,贯心脉以推动营血运行,故临床诊治发声病证,如声音嘶哑;呼吸病证,如咳喘、气短;血脉病证,如血脉运行迟缓、血脉滞涩等病症,多从调治宗气入手,实则泻邪以畅宗气,虚则补益脾肺之气。《灵枢·海论》运用取象比类的方法,以自然界东西南北四海为比喻,来说明胃、冲脉、膻中、脑在人体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并称之为人之四海,其所云: “膻中者,为气之海,其输上在于柱骨之上下,前在于人迎”, 说明膻中气海,其输上在哑门穴与大椎穴,前在于人迎。《灵枢·海论》同时指出人体四海作用正常,可维持人体的生命;如果四海作用反常,就容易败亡。懂得调养四海的,就有利于健康;不知道调养四海的,就有害于健康,即“得顺者生,得逆者败;知调者利,不知调者害”。而后还总结了气海有余不足的表现:气海有余者,气满胸中,悗息面赤;气海不足,则气少不足以言,与肺气不足有关。正因为四海是人体精气汇聚之处,其有余为邪气壅滞,不足则是精气虚弱,而其临床表现与相关脏腑有密切关系,则气海有余、不足与肺气虚实相关。
       后世医家根据《内经》中有关“胸中大气”的论述结合自身的体会,多有进一步地发挥。喻昌所倡“大气论”认为“胸中大气”主司全身诸气,在其代表著作《医门法律》中提出 “其所以统摄营、卫、脏腑、经络而令充周无间,环流不息,通体节节皆灵者,全赖胸中大气为之主持”,可见“胸中大气”对人体的生理、病理具有重要的作用,并且明确提出“胸中为生死第一关”。喻氏指出“可见太虚寥廓而其气充周磅因礴,足以包举地之积形而四虚无着,然后寒、暑、燥、湿、风、火之气,六入地中而生其化。设非大气足以苞地于无外,地之震崩坠陷,且不可言。胡以巍然中处而永生其化耶?人身亦然,五脏六腑,大经小络,昼夜循环不息,必赖胸中大气,斡旋其间。大气一衰,则出入废,升降息,神机化灭,气立孤危矣。”喻氏以天人相应整体观为指导,运用取象比类的方法,由《内经》太虚大气之论引申发挥为人体 “大气论”。喻氏所谓的大气是特指胸中大气,其特征无名无状,无道路无分布,即“必如太虚中,空洞沕穆,无可名象,包举地形,永奠厥中,始为大气”,并其认为胸中大气与宗气是不同的,“或谓大气即宗气之别名,宗者尊也主也,十二经脉,奉之为尊主也。讵知宗气与营气、卫气,分为三隧,既有隧之可言,即同六入地中之气,而非空洞无着之比矣。”即胸中大气无名无状,无道路无分布,而宗气则与营、卫分为三遂,与大气不符。喻氏在《医门法律》中还列举了张仲景《金匮要略》所论“胸痹心痛短气”等证,运用“胸中大气”理论来说明其治疗法则,正如“其治胸痹心痛诸方,率以薤白白酒为君,亦通阳之义也”,使得“胸中大气一转,其久病驳劣之气始散”。
       而张锡纯在深研《内经》及前世诸多医家论述的基础上,提出大气即为宗气,张氏指出,“大气积于胸中,为后天全身之桢干,《内经》所谓宗气者也。”其认为“大气者,原以元气为根本,以水谷为养料,以胸中之地为宅窟也”,即胸中大气以人体先天之气为基础,以后天脾胃吸收的水谷精微之气为补充,在胸中与肺吸入自然界的清气相结合而成。张氏之所以如此认为,在他的代表著作《医学衷中参西录》中的《大气诠》篇给出了解释,他认为《素问·平人气象论》所云“胃之大络,名曰虚里,贯膈络肺,出于左乳下,其动应衣,脉宗气也”,既点明了大气即为宗气的原因,又明确指出了大气的重要作用,其云“虚里之络,即胃输水谷之气于胸中,以养大气之道路。而其贯膈络肺之余,又出于左乳下为动脉。是此动脉,当为大气之余波,而曰宗气者,是宗气即大气,为其为生命之宗主,故又尊之曰宗气。其络所以名虚里者,因其贯膈络肺游行于胸中空虚之处也。”意即大气统摄全身气血,维持心脉搏动,是生命活动的根本。又因“大气者,充满胸中,以司肺呼吸之气也”,故若出现胸中大气下陷之证,则无力鼓动肺脏开合,致使呼吸顿停,心脉搏动停止,有可能出现《灵枢·五色》所云“人无病卒死”之证。张氏深感大气下陷之证被当时的医生所不识,出现误治,因此自制升陷汤一方,载于《医学衷中参西录》中。全方由生黄芪知母桔梗柴胡升麻组成,在临床实践中,还常根据兼症之不同而有所加减,化裁后引申出回阳升陷汤、理郁升陷汤等。在治法上多采用补虚敛气、培元固脱、温补回阳、解郁活血、滋阴清胃等,书中所载数则医案论治精详,其中所载一病案云:开原史姓女子,在奉天女子师范学校读书。陡然腹中作疼,呻吟不止。其脉沉而微弱。疑系气血凝滞,少投以理气之品,其疼益剧,且觉下坠,呼吸短气。恍悟其腹中疼痛原系大气下陷,误理其气则下陷益甚,故疼加剧也。急投以升陷汤,一剂即愈。该病案疗效明确,是为运用大气论指导临床实践的明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