猩红热是由A族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以发热、咽峡炎、杨梅舌、全身鲜红色弥漫性皮疹、疹退后片状脱皮为特征。少数患儿在病后2~3周可发生急性肾小球肾炎或风湿热。全年均可发病,但以冬、春季多见,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经皮肤伤口或产道侵入而致感染者,为外科型或产科型猩红热。
本病属中医“温病”范畴。因病来急暴,一经发热,便见烂喉,故又称“烂喉痧”或“烂喉丹痧”。
辨证论治 1.邪侵肺卫证
[证候] 畏寒发热,咽红肿痛,皮疹隐隐。舌尖红,苔薄白,脉浮数。
[治法] 辛凉宜透,清热利咽。
[方药] 解肌透痧汤。主要药物:
荆芥、蝉衣、
射干、
牛蒡子、
桔梗、
马勃、
连翘、
前胡、
葛根、
僵蚕、豆豉、
浮萍、
竹茹。咽喉疼痛者,加
板蓝根、
山豆根、
僵蚕清热解毒利咽;咳嗽有痰者,加
浙贝母、杏仁宣肺化痰。
2.毒在气营证
[证候] 高热,烦躁不安,口渴欲饮,咽部红肿疼痛,甚则溃烂,皮疹成片,猩红若丹。若热毒内陷,出现高热昏迷,烦躁谵语,或有抽风,皮疹呈紫红色,或伴有斑点。舌绛起刺,苔剥,脉数有力。
[治法] 清气凉营,泻火解毒。
[方药] 凉营清气汤。主要药物:犀角(
水牛角代)、生
石膏、
生地黄、
薄荷、
黄连、
栀子、
牡丹皮。
若痧疹满布而不透,壮热无汗者,去
黄连、生
石膏,加
淡豆豉、
浮萍表散透痧;大便秘结,咽部糜烂,加生
大黄、玄明粉通腑泻火;邪毒内陷心肝,可选用紫雪丹、安宫
牛黄丸清心开窍。
3.疹后阴伤证
[证候] 身热渐退,皮疹渐消,继则脱屑退皮,咽部赤烂,疼痛渐减,午后或有低热,唇口干燥。舌红有刺,脉细数。
[治法] 养阴生津,清热润喉。
[方药] 沙参
麦冬汤。主要药物:沙参、
麦冬、
玉竹、
天花粉、
桑叶、扁豆、
甘草。若口干、舌红少津明显者,加
玄参、
桔梗、
芦根等,以增强养阴生津、清热润喉之功。如大便干结者,可加
知母、
火麻仁清肠润燥。
经验方 1.凉血解毒汤
[药物组成] 生
石膏20克,
知母9克,
芦根 25克,
牡丹皮10克,
生地黄9克,
牛蒡子6克,焦
栀子6克,
绿豆衣10克。
[功效] 清气凉营,泻火解毒。
[适应证] 猩红热毒热炽盛者。
[用法用量] 水煎分早、晚服。
2.化斑汤
[药物组成]
人参3克,
知母3克,
石膏末12克,
甘草1.5克,粳米5克。
[功效] 清营泻热,解毒滋阴。
[适应证] 猩红热后期余热未退,气阴已伤。
[用法用量] 水煎分早、晚服。
3.解毒退热利咽经验方
[药物组成]
板蓝根10克,生
石膏18克,
竹叶3克,
赤芍5克,
牡丹皮3克,
芦根10克,
生地黄12克,
金银花10克,
连翘10克,
牛蒡子3克,
玄参6克。
[功效] 清营泻热,解毒滋阴。
[适应证] 猩红热邪侵犯肺卫,咽喉肿痛。
[用法用量] 水煎分早、晚服。
4.解毒汤
[药物组成]
青黛6克,
儿茶6克,鲜
生地黄9克,
连翘9克,生
石膏12克,
知母9克,
黄芩6克,
马勃6克,
甘草3克,
蒲公英9克。
[功效]清热解毒。
[适应证] 猩红热邪在气营。
[用法用量] 水煎分早、晚服。
5.青蓝饮
[药物组成]
大青叶、
板蓝根各15克。
[功效] 清气凉营,泻火解毒。
[适应证] 猩红热邪侵肺卫,咽喉肿痛。
[用法用量] 水煎分早、晚服。
适宜技术 1.外洗法
方法一:
紫草30克,
野菊花30克,
大黄 30克,
地榆30克,
苦参50克,每日一剂,水煎,待温后外洗患处,每次20~30分钟。适于病之初中期水疱明显。
方法二:
郁金20克,
鸡血藤30克,
赤芍30克,
乳香15克,
没药5克,
威灵仙30克,水煎,待温后外洗患处,每次20~30分钟。适于病之后期水疱已干敛结痂,但疼痛不减。
2.针灸疗法
方法一:针刺
风池、
天柱、
合谷、
曲池、
少商、
膈俞、
血海、
三阴交。每次选穴2~3个,用泻法,每日一次。适于发热咽痛。
方法二:取
大椎、
曲池、
合谷、
尺泽、
委中为主穴,配以
少商、
太冲、
阴陵泉。
尺泽用毫针刺,不留针,
委中以
三棱针点刺出血,余穴用泻法,不留针,每日一次。适于热毒壅盛,高热不退。
3.推拿疗法
方法一:开天门、运
太阳、推坎宫、清天河水、清心经、揉小天心、推四横纹、清板门。用于邪犯肺卫,病尚在表者。
方法二:清天河水、退六腑、分手阴阳、拿
曲池、掐
合谷、揉
阳池、清板门。用于毒蕴营血者。
4.食疗法
萝卜
青果煎:白萝卜125克,
青果6克,白萝卜切片,
青果捣碎,水煎服。
樱桃煎:樱桃核10克,水煎,加糖服;或取适量樱桃挤汁一杯,炖热服。
西瓜番茄汁:西瓜1500克,番茄1000克,用洁净纱布挤绞汁液,代茶随量饮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