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报记者 谭 嘉 严少卫 通讯员 关 玲 于宏伟 摄影/本报记者 赵瑞清等
“银针寓深情,拳拳爱人心。”这是在庆祝贺普仁从医50周年的时候,时任全国政协主席李先念为庆祝大会的题词,这句话也是贺老整个从医生涯的写照。
贺普仁是北京市中医针灸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曾任全国科协委员、中国针灸学会副会长。2005年从北京中医医院退休后,现在的他是中国针灸学会的高级顾问、中国国际针灸考试委员会副主任,也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针灸传承人。
1926年出生的贺普仁自幼跟随京城针灸名家牛泽华学习8年。1947年底,22岁的他开始悬壶应诊。自1956年调入北京中医医院,他担任针灸科主任长达30年。这期间,他的学术思想以该院针灸科为据点而广为传播。1990年,贺普仁被卫生部、人事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授予“全国名老中医”称号。
贺普仁精研内难,通览甲乙。在近60年的临床实践中,他总结出经络病变时“气滞则病,气通则调,调则病愈,针灸治病就是调理气机”的学术观点。在临床工作中,贺普仁一面努力工作,一面继续研习针灸理论。在吸收历代医家思想之精华的同时,他还融入了自己的学术思想,进一步形成独到的辨证选穴规律。
根据中医理论中人体喜温热、厌寒邪的道理,贺普仁挖掘了几乎失传了的火针疗法。他依照古籍中的记载自制针具,并在实践中不断摸索,终于使火针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和满意的疗效。为了让更多的人掌握火针疗法,他把自己的研究心得倾囊相授,培育后人,使火针疗法在全国得到广泛应用。
贺普仁强调任何疾病的发展过程中,气滞是不可逾越的病机,应该多种治疗方法有机结合,对证使用。他还创造性地将多种针灸治疗方法归纳为以毫针刺法为代表的“微通法”,以火针刺法为代表的“温通法”和以放血疗法为代表的“强通法”,创立了“贺氏针灸三通法”针灸理论体系。据统计,该方法已临床应用于全国18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各级共59家医院。尤其对于下肢静脉曲张、外阴白斑、乳腺增生等各种病症有较好的疗效。2001年,“贺氏针灸三通法”治疗中风病的临床应用研究及贺氏针具、针法的推广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立为“中医适宜诊疗技术研究”专项科研课题之一。
目前,贺老的弟子们正秉承他的学术思想,以北京中医医院针灸科为依托,搭建起推广“贺氏针灸三通法”的平台,并在国内率先建立了中医卒中单元,将“贺氏针灸三通法”应用于中风病的临床及科研工作,进而建立了相应的诊疗规范。
贺普仁喜读书,也爱集书,有人称他为“国内个人收藏针灸经典医书的第一人”。从年轻时起,贺普仁就开始收集各种中医针灸类书籍。只要听说哪里有针灸文献,他就千方百计买到手中,购书占去了他个人收入的很大一部分,但他心甘情愿,至今仍乐此不疲。现在,他的收藏无数,家里到处都是各种古籍图册。在藏书的基础上,贺老主持编撰的北京市社科“十一五”重大项目《针灸宝库——贺普仁临床点评本》,填补了近代针灸文献系统整理的空白。贺普仁教授还爱写书,他撰写的《针灸治痛》、《针具针法》、《灸具灸法》、《针灸三通法的临床应用》等已成为祖国针灸医学的宝贵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