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中医院裘昌林教授从事临床40余年,对重症肌无力的治疗有独到的经验。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他应用
马钱子治疗重症肌无力,取得了良好效果。裘教授认为重症肌无力以虚证为多,按照虚则补之的治疗原则,将其分为四型治之,在临床上取得了较显著的疗效。
以肝肾论之
裘昌林教授擅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神经系统疑难杂病,尤其对于重症肌无力的治疗有独到见地。重症肌无力临床表现以眼睑或肢体无力、痿废不用多见,故中医多以“痿证”论之。单纯眼睑无力,也属“睑废”范畴,但若有肌无力危象者,则按大气下陷论治。
裘昌林教授认为,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失养而致元气虚衰,是本病的主因,故重症肌无力主要责之于脾肾两脏;在治疗过程中,调补脾肾贯穿始终。但凡有视物模糊,或复视则累及肝也,临证时多兼顾调肝。
四型多虚证
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裘教授认为重症肌无力以虚证为多,按照虚则补之的治疗原则,多以补虚为主,临床常分为以下四种类型治之。
1.中气不足型:
症见眼睑下垂,或复视,四肢倦怠无力,朝轻暮重,言语声低,少气懒言,面色无华,食欲不振,舌质淡、边有齿痕,苔薄白,脉细弱。治疗以自拟益气健脾补元汤:生
黄芪30~100g,
当归12g,炒
白术12g,淮
山药15g,
升麻、
柴胡、
葛根各6~9g,
陈皮6g,炙
甘草6g,仙灵脾30g,制
黄精30g,
党参30g。
2.脾肾两虚型:
症见神疲怕冷,肢软无力,面色苍白,胸闷气短,动则喘促,吞咽困难,食少便溏,舌质胖、边有齿痕,脉沉迟。治以自拟温肾健脾双补汤:熟地15g,淮
山药15g,山萸肉12g,
枸杞子12g,炒
白术12g,
巴戟天12g,仙灵脾30g,
党参30g,炙
黄芪30~60g,
仙茅10g,制
附子6g,
肉桂6g(后下)。
3.肝肾亏虚证:
症见眼睑下垂,复视,视物模糊,肢软无力,目干而涩,饮水呛咳,口燥咽干,腰膝酸软,或盗汗、自汗,舌质红,苔薄或少苔,脉细弱。治以自拟滋补肝肾益气汤:熟地15g,淮
山药15g,山萸肉12g,
女贞子12g,旱莲草12g,
枸杞子12g,甘菊12g,炒
白术12g,
当归12g,
太子参30g,生
黄芪30~50g,丹皮10g。
4.大气下陷型:
症见气短不足以息,甚至张口呼吸,气促难停,面色青紫,大汗淋漓,脉虚无力,此时应予以中西医结合抢救治疗,中药可予参附汤大补元气。此型在门诊一般少见,常发生于胸腺瘤手术前后及感冒或腹泻导致原有症状加重。
马钱子制胜
裘教授自上世纪70年代开始研究
马钱子,并运用于临床。他认为,
马钱子虽有毒性,但只要经过严格炮制、合理用药,可避免其毒性而用其独到之功效。
马钱子“开通经络、透达关节之力,实远胜他药”,使用时以小剂量渐增法,分次服用,单次剂量不超过0.4g,裘教授临床运用40余年,证明其安全、有效。
此外,裘教授还注重中医调护。重症肌无力以虚证居多,裘教授在临证时常加用
防风,配方中之
黄芪及
白术,取玉屏风散之意;更有阳气虚损者加用
桂枝汤调和营卫,防止外感的发生;值冬季寒冷时,则加用生晒参加强补气之功,嘱病患避免食用萝卜之类伤气、耗气之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