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蒋玉清 安徽省亳州市华佗中医院
闫敏,女,35岁,2011年8月6日初诊。恶心呕吐8月余,饭后即吐,饮水也即吐,夜间从鼻中流水,量多。
经中西医治疗无效。刻诊:饭后饮水即恶心呕吐,打嗝即吐,夜间鼻中流清水,消瘦,纳差,大便头干,日4~5次,尿频,夜间3次,舌淡红,苔白,脉弦弱。方用五苓散合
吴茱萸汤加味。处方:
桂枝15克,
茯苓20克,
猪苓12克,
泽泻20克,
苍术12克,
吴茱萸10克,
党参12克,
生姜20克,
大枣10克,
陈皮15克,
干姜10克,制
半夏12克,炙
甘草6克。3剂,水煎服。
二诊:恶心呕吐已,仍夜间鼻中流清水,但量减少,饮食稍增加,大便日3~4次,舌淡红,苔白,脉弦弱。予上方加
火麻仁20克,继服5剂。
三诊:无恶心呕吐,夜间鼻流清水已,纳增,大便正常,疲劳无力,予六君子汤加味益气健脾。调理半月余而愈。
按:呕吐属临床常见病,他医多治以健脾和胃,降逆止呕但无效。根据《
伤寒论》74条“……渴欲饮水,水入则吐者,名曰水逆,五苓散主之”及243条“食谷欲呕者,属阳明也,
吴茱萸汤主之”,此病人系胃虚有寒饮,水饮上逆,则恶心呕吐,夜间鼻流清水,纳差,故用
桂枝、
茯苓以降冲逆;
茯苓、
猪苓、
泽泻、
苍术利水渗湿,使水饮从小便而去;
吴茱萸、
干姜温胃化饮;制
半夏、
生姜降逆止呕;
党参、
大枣、炙
甘草健脾益气。由于方证相对,取效甚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