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用于形体素弱之人,证见头目眩晕,面色不华,气短乏力,或时觉气不足以息;自汗、心慌、口角流涎、语言謇涩,或口眼歪斜;半身汗出,肢体麻木,或半身麻木;舌质淡红,或有瘀斑;脉细弱无力,或细涩。
多用于形体素弱之人,证见头目眩晕,面色不华,气短乏力,或时觉气不足以息;自汗、心慌、口角流涎、语言謇涩,或口眼歪斜;半身汗出,肢体麻木,或半身麻木;舌质淡红,或有瘀斑;脉细弱无力,或细涩。无虚不能作眩。此证多为先天禀赋不足,或年老阳气虚衰;饮食不节,或忧思劳倦,损伤脾胃,不能运化水谷精微以生气血;或久病不愈,耗伤气血,而致气虚血瘀所致。治宜益气通络,活血化瘀,方宜补阳还五汤(
黄芪、
当归、
赤芍、
川芎、
桃仁、
红花、
地龙)。肢体或半身麻木者加
水蛭、
蜈蚣、
全蝎、
土鳖虫、木耳、
桂枝;语言謇涩者加菖蒲、
远志;口角流涎者加
白术、白
豆蔻;心悸而心阳不足者加
龙骨、
牡蛎、
桂枝、炙
甘草;下肢痿弱无力者加熟地、山萸肉、
桑寄生、川断、
牛膝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