谦和体贴 亲历亲为
认识唐由之老师是在1988年珠海召开的中医眼科血证学术交流会上。那时我不过是一个入门几年的青年医生,没想到的是,几年后的一次学术交流会上老师竟还能叫出我的名字。前不久看到《花开花落两由之——国医大师唐由之的传奇人生》一书,对老师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唐由之虽功成名就,仍然对每一位患者谦和体贴,正是源于其青年学徒时受到“病人者,养生之父母”的教诲。研究针拨器具和动物实验时的亲历亲为,可以在他随师伺诊时亲手为患者点药、洗眼、捻药及制药的操练中寻得踪影。唐由之选择中西医结合的道路,也可以在他四世祖传中医的先辈们早在上世纪30年代就购置现代眼科设备的行为找到解释。
医者仁心 不卑不亢
《
金匮要略》在论述养生要点时有一句常常被忽略的话:“更能无犯王法”。许多人认为这似乎不关医学的事,可实际生活中无论是个人的养生,还是医者行医,怎么能离开社会呢?
唐由之行医60余年,大部分时间处于中国社会政治动荡最严重的时期。解放前的颠沛流离且不说,“文革”中像一切钻研业务的知识分子一样背上“白专”的牌子也可以理解,最让人揪心的是在为毛主席做手术前后江青的干扰。看到老师在讨论手术方案会议上被江青冷笑诘问和在朝鲜时因江青电话而被临时召回,今天我们仍有后怕的感觉。可以想象,老师当年该有多大的压力!无论是应对江青的无理,还是劝说主席手术,尤其是在因主席生气其他人害怕躲避时,仍坚持争取主席的理解,坚持为其实施手术,我们从老师身上看到的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优秀品质。没有纯正的医者仁心,光凭精湛的业务是无法完成为毛主席和其他中外领导人治病的艰巨任务的。老师对下至平民百姓,上至国家最高领导人,以及不同国籍、不同民族、不同生活习惯的患者,都能很好地与之交流沟通,对尊长者不卑,对卑微者不亢。
继承传统 与时俱进
关于学好中医,我们常说要读经典、做临床。读了《花开花落两由之》一书,我感觉还应该加上常创新。从书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唐由之的老师陆南山早在上世纪30年代就已经使用裂隙灯、眼底镜等现代眼科设备,可见关于中医保守、封闭的说法是不符合实际的。唐由之从师于陆南山,除了学术经验,也继承了其与时俱进的精神。
5年的西医系统学习,可以说是唐由之将创新的念头变成现实的阶梯。对老年性白内障,古籍中有大量理论论述和治疗方药的记载,按照中医的习惯,后人总是希望从中发掘出根治白内障的灵丹妙药,关于非手术治疗的文章曾经大量见于学术刊物。直到上世纪80年代,中医教科书中才出现白内障后期“翳定障老”需要手术的说法。但正如唐由之向毛泽东解释的那样,早在晋唐时中医就认识到并实施了手术治疗。可直到今天,我们在临床上仍要不时苦口婆心地向一些患者解释手术是老年性白内障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唐由之在北医学习时即已关注古代的白内障手术,毕业后坚定地选择了这一研究方向。
从改进消毒、改进麻醉、改进器械,到改单纯针拨为针拨套出、改进术前准备与术后护理等,老师为什么唯独在对进针部位上没有改进而继承古代传统?读了《花开花落两由之》我们才知道,古代手术部位除了实践证实的优点外,也有基于现代医学解剖认识的理性分析。
创新才能发展,目前我国白内障手术率仍远远低于发达国家以及印度等发展中国家,老师的精神鼓舞我们每一个眼科医生继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