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某,女,58岁。2009年3月20日初诊。患者半月前突然右眼结膜充血,目涩且胀。曾去西医院诊治,诊查认为是毛细血管脆性增加所致,嘱服维生素C、芦丁等药,服药一周余,疗效不佳。北京中医药大学聂惠民教授接诊,见其右眼结膜充血,自诉伴有偏头痛,右侧腹部不适,舌有热感。舌尖红赤,苔薄,脉弦细。诊为暴发火眼,证属肝火上炎兼肺热气壅。治宜疏肝解郁,润肺通腑,拟方小
柴胡汤加减。处方:
柴胡10克,
黄芩10克,法
半夏10克,
黄连6克,丹皮12克,
白茅根15克,
连翘10克,
瓜蒌皮15克,
菊花15克,
百合20克,
厚朴12克,炒
白芍15克,
香附12克,
茯苓20克,
枸杞子10克,
夏枯草10克。7剂,水煎服,日1剂。
二诊:服药后右眼白睛血丝已退净,右侧腹痛明显减轻,头痛已愈,唯有舌尖仍有不适感。前方去
连翘、
厚朴,加炒
山药15克,炒枳壳10克,
葛根15克。继服7剂善后收功。
按:本案肝胆风火上炎,故目赤、舌热、舌尖边红赤;少阳经气不利,故病证偏于身体一侧,右眼白睛红赤,偏头痛,右侧腹部不适。白睛为气轮,内应于肺,肺热大肠腑气不通,故腹部不适。证属肝火上炎兼肺热气壅,故治疗当疏肝解郁,润肺通腑。方中
柴胡、
黄芩、
半夏、
菊花、
夏枯草、
连翘、炒
白芍、
枸杞子、
香附,疏肝解郁,兼清肝火、养肝阴;
瓜蒌皮、
百合、
厚朴润肺通腑;
黄芩、
黄连泄热止血;丹皮、茅根凉血止血。药与证情合拍,服7剂后,右眼白睛血丝退净。二诊时,前方略作加减,稍加健脾升津之品以善后。综观全方,既有针对证侯之方,又有针对主症之药,故疗效颇佳。(聂惠民名医传承工作站:郭华 张宁 李献平 路广林 张秋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