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医堂”坐诊的中医医师实行全科“一站式”接诊,即每名医师既能开中医处方,又能根据患者病情需要,开展针灸、推拿、火罐、敷贴、刮痧、熏洗等多种中医适宜技术。
2012年5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将石家庄市确定为“国家中医药发展综合改革试验市”,市委、市政府按照《关于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见》,突出重点,打造亮点,全面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
构建农村三级服务新体系 一是抓龙头提能力。投资9000万元,建设了6个县级中医院,17个县级中医院中有16个达到了二级标准。全市中医医疗机构拥有国家级重点中医专科和建设专科13个,省级重点中医专科和建设专科25个,市级重点(发展)中医专科26个。特别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二级中医院评审标准(试行)出台后,3所中医(中西医结合)医院在全省率先接受了二级中医院试评审。
二是抓枢纽固网底。出台了《乡镇卫生院中医科建设标准》和《中医药特色示范性村卫生室建设标准》。目前,126个乡镇卫生院成立了中医科,53%的村卫生室能提供中医药服务,创建了1108个中医药特色示范性村卫生室。自2011年以来,累计投入500万元,为部分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配备了中医设备。
三是抓改革建机制。出台了《关于开展农村中医药工作县乡村一体化管理试点的意见》,在4个县(市)、20个乡镇和100个村开展了县乡村一体化管理试点,实行统一机构设置、统一人员调配、统一技术服务、统一饮片配送、统一业务管理、统一绩效考核,力争到2014年基本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完善、配置优化、优质高效的农村中医药服务体系。
建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国医堂” “国医堂”坐诊的中医医师实行全科“一站式”接诊,即每名医师既能开中医处方,又能根据患者病情需要,开展针灸、推拿、火罐、敷贴、刮痧、熏洗等多种中医适宜技术。
据统计,“国医堂”累计接诊社区居民数较上年增加35%,中医处方数占处方总数较上年增加12.5%,中药收入占药品总收入较上年增加8.6%,越来越多的社区居民主动选择接受中医药服务。
中医药预防保健服务“求深”“求广” 一是中医治未病求“深”。投资850万元,在市中医院成立了“治未病”中心,在5个县级中医院建设了“治未病”基地,在85个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置了“治未病”门诊,并研发了膏方、药茶等20余种“治未病”产品,逐步形成了以中心为龙头,以基地和门诊为网底的中医预防保健服务体系。
二是中医适宜技术求“广”。在每个县(市)中医院建设了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培训基地,筛选推广20项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对2210名社区和乡村卫生技术人员进行了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据统计,90%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65%的乡镇卫生院能提供10项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73%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和64%的村卫生室能提供4项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中医药适宜技术使用率达到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