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中最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也是人体中最常见的肿瘤之一。
子宫肌瘤又称之为
子宫平滑肌瘤,主要由
子宫平滑肌细胞增生而成。其间有少量纤维结缔组织。
子宫肌瘤多见于30~50岁之间的妇女,20岁以下少见,绝经后肌瘤可逐渐萎缩。据统计,至少有20%育龄妇女有
子宫肌瘤,因肌瘤多无或很少有症状,临床报道发病率远低于肌瘤真实发病率。中医学将本病归属“石瘕”、“癥瘕”。
辨证论治 活血化瘀虽为本病的大法,但仍应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在月
经中期、后期以益气活血化瘀、软坚散结为主,月经期视经、量、色、质,结合其症状辨证论治,多为益气止血、祛瘀止血、清热止血等法。
1.气滞血瘀
[证候] 月经或前或后,经量或多或少,心烦易怒,经前乳房胀痛,胸胁胀闷,腹有癥瘕,小腹胀痛或有刺痛;舌苔薄,舌边有瘀点或瘀斑。
[治法方药] 疏肝行气,活血化瘀。膈下逐瘀汤加减。
2.寒湿凝滞
[证候] 月经后期,量少色黯有块,或量多色黯,经期延长,下腹冷痛,包块胀硬,得热痛减,四肢不温,带多色白清稀,大便不坚。舌质淡紫,苔薄白而润,脉沉紧。
[治法方药]温经散寒,活血消癥。少腹逐瘀汤加减。
3.痰湿瘀阻
[证候]月经后期,经少不畅,或量多有块,色紫黯,或夹有黏稠白带,下腹胀满,吐恶痰多,体形肥胖。舌质胖紫,舌苔腻,脉沉滑。
[治法方药]化痰理气,活血消癥。开郁二陈汤加减。
4.湿热夹瘀
[证候] 经行量多色红,有血块,经期延长,下腹疼痛,腰骶酸痛下坠,时有发热,带下量多,色黄,秽臭。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方药] 清热利湿,活血消癥。清宫消癥汤加减。
5.阴虚内热
[证候] 经行量不多,偶尔崩下,经色黯红,头晕心悸,腰酸,口干咽燥,大便干结;舌红,苔薄,脉细数。
[治法方药] 养阴清热,凉血止血。清海丸。
经验方 1.消瘤散结汤
[药物组成]
生地黄、
熟地黄各10克,生
白芍15克,生
甘草10克,
牡丹皮6克,
蒲公英15克,半枝莲 30克,
三棱20克,石见穿20克,蚤休30克,
五灵脂20克。
[适应证] 主治
子宫肌瘤初起,肌瘤质硬,具有养血化瘀、消瘤缩宫之效。
[用法用量] 水煎分服,一日两次。
2.橘荔散结丸
[药物组成] 橘核、
荔枝核、川断、
小茴香、
乌药、
川楝子、
海藻、岗稔根、
莪术、制首乌、
党参、生
牡蛎、粟壳、
益母草。上方研面,水泛为丸,日服3次,每次6克,半饥半饱时以开水送服。若体偏热者,或兼热象者以淡盐水送服。月经干净3天后开始服用,月经前3~5天停药,以3个月为一个疗程。
[适应证] 主治气滞血瘀型
子宫肌瘤,具有行气散结、软坚敛涩、益气活血之功。
[用法用量] 水煎分服,一日两次。
3.
子宫肌瘤经期方
[药物组成]
当归、干地黄、
白芍、
茜草、
刘寄奴、
蒲黄炭、
川芎各9克,
丹参15克,
阿胶12克(烊化),
益母草12克,
紫草根12克。
[适应证]
子宫肌瘤,经期量多,少腹疼痛。
[用法用量] 上药加水500毫升,煎取 200毫升,每日煎服两次。
4.
子宫肌瘤非经期方
[药物组成]
当归、
川芎、干地黄、
赤芍、
白芍、
桃仁、
红花、
三棱、
莪术各9克,
昆布、
海藻、
丹参、
刘寄奴、
鳖甲各15克。
[适应证] 血瘀性
子宫肌瘤。
[用法用量] 上药加水500毫升,煎取 200毫升,每日服两次。
5.加味生化汤
[药物组成]
当归24克,
川芎15克,
益母草 30克,
桃仁9克,黑姜6克,炒
荆芥穗6克,炙
甘草3克。有结节者加
三棱、
莪术各6克。
[适应证] 血瘀性
子宫肌瘤。
[用法用量] 水煎分服,每日一次。
适宜技术 1.保留灌肠
(1)红藤30克,
败酱草30克,
牡丹皮l0克,
黄柏10克,
夏枯草15克,
桃仁10克,
白花蛇舌草30克,
桂枝10克,
莪术30克,生
黄芪30克。大便干结者加生
大黄6克。浓煎约100毫升,温度40℃左右保留灌肠。每日一次,30次为一疗程。经期量多时停止灌肠,经后3~7天开始灌肠。
(2)
桃仁、
红花、
三棱、
莪术各9克,
生地黄、
赤芍、
当归、
枳实、
香附各12克,
川芎6克,
鳖甲10克,
刘寄奴15克。以上方药水煎取汁100毫升,每日一次,保留灌肠两小时以上。20天为一个疗程,经期停用。
(3)
桃仁、
川芎、
三棱、
莪术、
穿山甲、
木通、
路路通、
陈皮、
枳实、
昆布、
牡蛎各15克, 虫12克。肥胖痰湿加
夏枯草、法
半夏各15克。以上方药水煎取浓汁备用。用中号导尿管插入肛门,将煎取的药液100毫升注入直肠,保留一小时。每日一次,20次为一个疗程,经期停用。
2.热熨法
穿山甲20克,
当归尾、
白芷、
赤芍各10克,
小茴香、生
艾叶各30克。以上方药共研为粗末,装入长21厘米、宽15厘米的白布袋内。治疗时将药袋隔水蒸20分钟后,放于小腹上,再放置热水袋。每晚一次,每次20分钟,30日为一疗程。
3.敷贴法
(1)
苏木18克,干漆、
牛膝(酒炒)、牙皂各15克,白
胡椒9克,
三棱(酒炒)、
肉桂、
莪术(酒炒)、
木香、鸡骨炭、京丹(炒)各30克,
细辛、硇砂各1克,元寸1.5克,麻油1000克。将上药分别炮制共研为细末,用文火熬油,至油滴水成珠时加入药末,药煎20分钟后再下丹,以油提出成绵不断为度。用布一块,取膏药60克,摊在布上,将患处用黄酒洗后贴上膏药,保留半个月,如不愈再贴。
(2)
马钱子膏:
马钱子50粒,zhè虫、
川乌、
乳香、
没药、
蜈蚣各18克,
天南星12克。以上方药共研细末,以凡士林调膏备用。每天用膏药若干涂敷下腹部触及包块处,每次敷两小时,每日1~2次。
4.针灸治疗法
(1)体针
取穴:
子宫(双)、
关元、
三阴交(双)、
曲骨;
蠡沟(双)、
中极、
气海、
横骨(双)。
操作:局部常规消毒后,针
关元、
气海、
中极时,直刺进针1.5~2寸;针
横骨、
曲骨时,直刺进针0.5~0.8寸;针
子宫时,取40°角斜刺,进针2.5~3寸,需达宫体;针
蠡沟、
三阴交时,进针1.5~2寸。均用平补平泻手法,捻转得气,留针30分钟,其间行针一次。以上两组穴位,交替使用。间日针刺一次,10次为一个疗程。
(2)耳针
取卵巢、
子宫、脑、屏间、肾穴。操作:常规消毒耳郭,用0.5寸毫针刺入耳穴,深度以穿入软骨为度,行捻转泻法,留针一小时,留针期间行针2~3次,以加强刺激量。每日针刺一次,15次为一个疗程。
5.耳压法
取穴:内生殖器(
子宫)、肾、内分泌、皮质下、肾上腺。月经量多、经期提前加脾、缘中;合并痛经加
神门;月经期间减内分泌。操作:常规消毒耳郭后,以
王不留行籽作为贴压物,隔日换一次,两耳轮换,并嘱病人每日按压5次。3个月经周期为一个疗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