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出血急症,历来有其优势。 中医治疗出血急症,历来有其优势。近10年来,笔者临床中所见所闻出血急症的误治,相对中医历来治疗出血急症之法,颇多感受。令人痛惜的是今有头戴中医之冠者,动辄滥用昂贵的进口抗炎止血西药,治疗各种出血急症,以至证情反复,或越治越重,待变症叠出之日,即束手无策,判为不治。殊不知急重血症最忌见血投凉和抗炎止血,其走人西化误区的危害之深,可想而知矣。今选析朱良春老师治疗上消化道重急血症和支气管扩张咯血之经验,以飨同道。
温阳摄血治急症 经方活用效显真 医圣张仲景治疗急重血证,首开温阳摄血,权衡护阴之先河,创“黄土汤”、“柏叶汤”等方传世,清代名医张聿青创“侧柏理中汤”治疗吐血证属木火刑金,脾虚统摄无权者,亦仿仲景温阳摄血、权衡护阴之法(药用柏叶、
熟地黄、生
白术、
炮姜炭、
艾叶、生炙
甘草、童便)。近代名医张锡纯创“温降汤”治疗吐血,脉虚濡而迟,饮食停滞胃口,不能消化,胃气不降之症,药用
白术、
半夏、
干姜、
山药、
白芍、川朴、赭石,乃亦仿仲师温阳护阴法之变通。近代名医范文虎擅用“
附子理中汤”(
附子、
党参、
白术、炙
甘草、
炮姜)加味 (初用止血加童便、
茯苓,继而宁血和营加
阿胶、
三七,善后养血补血加
当归),治吐血,咳血、便血诸症,被后世誉为经方“流派经验”。
朱良春融各家之长,喜合用温清补涩多法于一炉,推崇仲景“黄土汤”合“
附子理中丸(汤)”化裁治便血(上消化道出血急症),推崇仲景“柏叶汤”合刘鸿恩“独梅汤”化裁治支气管扩张咯血急症。其用药特点为“温不伤阴”,即温阳摄血为主,权衡护阴为辅。朱良春认为,便血之治,寒者温之,热者清之,肝虚者柔润之,脾虚者温运之,惟仲景“黄土汤”一方兼具刚柔温清之长。“黄土汤”平调以实中,温煦以启下,兼补兼涩,亦清亦温,为调脾肾以摄血之总方。远血(上消化道出血)为脾不摄血,“黄土汤”方中妙用
附子一味,温下以鼓中,暖水以摄火,合
白术温阳健脾,合灶中黄土温阳摄血,合地黄、
阿胶护阴止血,
甘草以调中,
黄芩取坚阴,诸药共奏刚柔相济,温清并用。后世《
千金方》去
附子加
干姜。近代名医丁甘仁去
附子加
炮姜炭,用补肝养血敛肝之
白芍易地黄,并加茯神、
远志宁心安神,
陈皮行气悦脾。“黄土汤”中
附子与
阿胶、地黄立意亦在护阴,此乃仲景温阳摄血之中权衡护阴之先导。
丁甘仁指出“近血病在腑,远血病在脏,脏者肝和脾也”。肝藏血,脾统血,二脏功能失调,血不归经,则下渗大肠而致便血,朱师治疗远血急症(上消化道出血重症)均遵丁氏之说,兼治肝脾,常取“黄土汤”之意合“
附子理中汤”加减化裁,尤治肝病血症,推崇缪仲淳“宜补肝不宜伐肝”之说,取清代名医刘鸿恩用“独梅汤”治出血急症的经验。盖“黄土汤”中仅用
附子、
白术温阳,而“理中丸(汤)”中乃有参、姜,故“
附子理中汤”温振脾肾之阳气,以复其帅血行血之功能较著。不止血而血自止,止血不留瘀,愈后少复发,且温阳摄血之中犹有救逆防脱、补虚复元之功,更宜于血证之初、中、末随证活用,为“黄土汤”所不及。
陈修园在《时方妙用·血证》中说,《仁斋直指》曾用“理中汤”加
木香,或“
甘草干姜汤”治虚寒吐衄,而“余则用于姜炮黑加
五味子两钱甚效”。陈修园、张聿青、丁甘仁、范文虎及当代已故名医龚志贤等大家治疗血证均注重温阳摄血,擅用
炮姜炭。朱良春除注重
炮姜炭的使用外,加
乌梅补肝敛肝舒脾摄血,乃取丁甘仁用补肝敛肝之
白芍易
生地黄化裁“黄土汤”之意,和陈修园用“理中汤”加
五味子补肝敛肝治吐衄之意。清代名医刘鸿恩谓吐血“不可寒之热证也,虽有寒、热、虚、实之不同,而忌用芩连剂则一”。故治吐衄之初,治标之法,用“独梅汤”一杯则吐血立止。盖独梅汤不寒不热,既能补肝敛肝,又能舒脾摄血|<<<<<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