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蒋玉清 安徽省亳州市华佗中医院
李某,女,59岁。2011年5月6日初诊。患者低热两月余,在某乡镇卫生院治疗月余,症状未见明显好转,遂就诊于安徽省名老中医杨从鑫,刻诊:口苦,低热怕冷,口腔溃疡,精神差,疲劳无力,舌淡红苔白,脉弦弱。追问病史,初为外感,发热恶寒,几天后出现口苦咽干,疲劳无力,纳差,恶心呕吐。予小
柴胡汤加减,处方:
柴胡15克,
黄芩12克,制
半夏10克,生晒参10克,
生姜10克,
大枣4枚,大青根20克,
山豆根15克,
金银花20克,
连翘15克,
赤芍15克,丹皮12克,
陈皮15克,
甘草6克。5剂,日1剂,水煎服,分2次早晚温服。
5月12日二诊:药后自测体温有所降低,但仍感低热,纳差,舌淡红,苔白,脉弦弱。予上方加炒谷
麦芽各15克,炒
鸡内金20克。5剂,水煎服。
5月18日三诊:患者自诉症状无明显好转,仍困倦乏力,低热怕冷,纳差,寒热往来,舌淡红,苔白,脉弱。证属
太阳少阳并病,方用
柴胡桂枝汤加减,处方:
柴胡20克,制
半夏12克,
黄芩15克,
西洋参12克,
生姜10克,
大枣4枚,炙
甘草6克,
桂枝12克,
白芍12克,
葛根20克,
陈皮12克,
厚朴15克,云苓15克。7剂,日1剂,水煎服。
5月26日四诊,患者自诉已无低热,纳食增加,精神明显好转,为巩固治疗,予上方去
厚朴,加炙
黄芪20克,以增强正气。
按:低热是临床常见病,多由外感之邪侵入人体,与人体正气作斗争,如果正能胜邪则汗出热退,如正不胜邪,其病为进,则汗出仍发热。初感外邪大多在表阶段由汗解之,如果外感五六天正气还不能御邪外出,正所谓“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与正气相搏,结于胁下”,出现往来寒热,胸胁苦满,不欲食,心烦喜呕等症状。方中重用
柴胡、
黄芩以祛邪,使半表半里之邪由外解之。
半夏与
生姜合用能够健胃止呕;
人参、炙
甘草、
大枣扶正以抗邪。二诊后患者仍有低热恶寒,为
太阳之证未罢。故用
桂枝、
白芍、
葛根以解表。药证相对,病告痊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