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今觉 国家级名老中医,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学研究员,硕士生导师。1962年考入现北京中医药大学六年制中医专业,1968年毕业。现为北京同仁堂中医医院特聘专家。
王今觉自高中期间开始拜师学习中医,曾进入天山腹地、戈壁深处开展巡回医疗及中药品种普查,参与筹备及承担国家课题“编纂《中华本草》的研究”。从事中医研究中,他发现失传数百年的元·李东垣《用药
珍珠囊》珍贵明代手写孤本,便辑补书中残缺数百处,解决了明代《
珍珠囊补遗药性赋》300多年、百余种版本在文献学和临床应用中存在的诸多疑难讹误和混乱问题。
王今觉在研究工作中看到家藏明·王肯堂《证治准绳》中记载汉·华佗望目诊病理论,历经多年临床总结,在《
内经》理论基础上,继承挖掘并发展古今望目诊断之长,创建了具有中医学特点的“望目辨证”诊断法,发现五脏、六腑、奇恒之腑在白睛的分布部位、特征及临床意义。他的专著《望目辨证诊断学》即将出版。“望目辨证”诊断法可以使中医诊断更直观、更准确、更及时、更具有前瞻性。
在临床实践中,王今觉还创立了“辨病证医药学”理论与诊疗方法。他主张辨清“六病”、“十六纲”、“十九邪”及其形成的各种复杂多变的疾病证候,指出证是不独立于疾病之外,而是紧密联属于病,并伴随时间推移而不断变化的具有患者个性特征的临床情状。疾病的核心特征不变,但所联属的症候常变,所以病、证应同时辨析,不能仅辨证不辨病,也不能割裂病与证,应以脏腑理论辨病证论治,所用核心方药应确实符合疾病的核心特征,随证方药也要既符合证候,又与核心方药协调,令药效适其至所。他倡导“现代本草学派”用药原则,主张遵循中药药性、君臣佐使等传统中医药学理论,适当参考当代实验药理成果,组方药味或多或少,剂量或大或小,均应重点明显,步骤清楚,用药平稳,疗效确切,安全平和。
(关 伟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