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一位女性因右手拇指关节屈伸时活动不灵活(不能主动伸直),关节肿胀,活动关节时有弹响、疼痛,在医院被诊断为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笔者令患者呈仰卧位,在其左手拇指关节处寻找与右手拇指关节疼痛最明显处相同的位置,常规消毒,用一个毫针直刺0.8寸,施捻转手法,并令患者自己活动右手拇指疼痛关节。患者惊呼道:“不痛了,活动正常了,真是太神奇了!刚才扎针的时候,我还在想我的右手有问题,你咋扎在我的左手?现在看来,针灸确实挺神奇的……”
这种针刺方法属于传统针刺方法九刺之一的巨刺,又称“互刺”。很多医籍有相关表述,如《灵枢·官针》云:“巨刺者,左取右,右取左。”人体的经络就像网络一样,手足各经脉是互相连接的,气血运行“阴阳相贯,如环无端”。经脉之气左右、上下、前后相通交贯,决定了当病邪侵袭人体经络,既可影响局部,又可波及左右、上下,引起经络气血内外、左右倾移,左盛右虚或右盛左虚。采用巨刺法针刺健侧(或特定的某一部位、穴位)可调整机体左右、上下气血的偏盛偏衰状况,使气血流通趋于平衡统一。正如上海针灸名家杨永璇所言“(巨刺是)借健侧之正气,行患侧之经气”,实寓疏导平衡之意。
采取电针一侧的
三阴交穴和
阴陵泉穴可以使伤害性的刺激诱发另一侧的腓总神经电位中C波受到抑制;针刺健侧的穴位可以抑制患侧伤害性刺激在神经干上所能引起的冲动;针刺一侧
足三里穴对另一侧腓肠肌收缩呈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针刺左侧
解溪穴、
丘墟穴可使右侧
阳溪穴、
阳池穴附近的痛点立即消失。这些都说明,巨刺使对侧相应穴位灌流液中乙酰胆碱含量有所下降,而不同侧组则明显增加。
中枢5-羟色胺、乙酰胆碱等物质对针刺镇痛有促进作用,针刺促进乙酰胆碱的功能活动,而它通过5-羟色胺发挥镇痛作用等。综上所述,巨刺法是一种传统、有效的治疗方法,适用于左右两侧经络失衡、一侧经脉阻滞、气血不通而引起的肢体疼痛与活动障碍疾病。
与巨刺法相近的一种取穴针刺方法叫缪刺法。《素问·缪刺论》中说:“邪客于五脏之间,其病也,脉引而痛。时来时止,视其病,缪刺之于手足爪甲上,视其脉,出其血……有痛而经不病者缪刺之,因视其皮部血络者尽取之。”这明确指出,缪刺的部位都是刺各经的井穴和所属皮部的血络。
简而言之,巨刺法刺经刺之较深,缪刺法刺络刺之肤浅。除了一深一浅之不同外,巨刺与缪刺的治疗机理、针刺部位的选择等均相同。
不论是巨刺还是缪刺,对各部位软组织闪挫伤、关节扭伤、偏头痛、落枕、肩周炎、肘关节炎,
膝关节炎、
膝关节疼痛、耳聋、牙痛、咽喉肿痛、周围性面瘫、脑血管病后遗症、肋间神经痛、小儿麻痹后遗症及内脏疾病等都有很好的疗效。
(山西省 蔡晓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