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经》论正治法与反治法

       “正治法与反治法”是《内经》最重要的治疗法则,出自《素问·至真要大论》,论曰:“逆者正治,从者反治,从少从多,观其事也。”张介宾注曰:“以寒治热,以热治寒,逆其病者,谓之正治。以寒治寒,以热治热,从其病者,谓之反治。”
       “正治法与反治法”是《内经》最重要的治疗法则,出自《素问·至真要大论》,论曰:“逆者正治,从者反治,从少从多,观其事也。”张介宾注曰:“以寒治热,以热治寒,逆其病者,谓之正治。以寒治寒,以热治热,从其病者,谓之反治。”正治法与反治法是治病求本的两种表面相反而实则归一的表现形式,正治法逆其表象而治,反治法顺其表象而治。《内经》中特意提及反治法并非无的放矢,实为提醒后世医家临证采集资料时必须重视疾病的表象,并且需要明辨表象与疾病本质的关系,才能透过表象抓住本质。可见,治病求本是中医学治疗法则的总纲。
         “正治法与反治法”治疗法则
       正治法:正治法又名“逆治”法,是指治疗用药的性质、作用趋向逆着病证表象而治的一种常用治则,所谓“逆者正治”。适用于病情轻浅而单纯,疾病性质与所表现的病象相一致的病证。举例如下。
       寒者热之 寒性病证表现为寒象,用温热性质的方药进行治疗,即以温热药治疗寒证。例如采用辛温解表的方药治疗表寒证,使用辛热温里散寒的方药治疗里寒证等。
       热者寒之 热性病证表现为热象,用寒凉性质的方药进行治疗,即以寒凉药治疗热证。例如用辛凉解表的方药治疗表热证,采用苦寒清热或者泄热的方药治疗里热证等。
       虚则补之 虚劳之病的表现为虚象,需用补养类方药进行治疗,即以补益药治疗虚证。例如阳气虚衰用温阳益气的方药,阴血不足用滋阴养血的方药等。
       实则泻之 邪实之病的表现为实象,需用攻邪泻实类方药进行治疗,即以泻实药治疗实证。例如采用消食导滞的方药治疗食滞,采用活血化瘀的方药消除瘀血,采用祛痰除湿的方药化痰利湿等。
       此外,如坚者削之、客者除之、劳者温之、结者散之、留者攻之、燥者濡之、急者缓之、散者收之、损者温之、逸者行之、惊者平之等均属正治法范畴。
       反治法:反治法又名“从治”法,是指治疗用药的性质、作用趋向顺从病证的某些表象而治的一种治则,所谓“从者反治”。适用于病情复杂、表象与本质不完全一致的病证。正由于表象与本质不一致,顺从病证的表现则逆其本质,故反治法亦为治病求本精神的贯彻运用,其中又包含着知常达变的观念。举例如下。
       热因热用 指用温热性质的药物治疗其表象为热的病证。《伤寒论》317条:“少阴病,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手足厥逆,脉微欲绝,身反不恶寒,其人面色赤,或腹痛,或干呕,或咽痛,或利止脉不出者,通脉四逆汤主之。”利用回阳救逆的姜附剂,治疗身热而赤之阴盛格阳证,即用温热的通脉四逆汤顺从表热之象而逆其阴寒之本。又如气虚发热之证,因脾胃气弱虚损,水谷精气当升不升,反流于下焦,化为阴火,阴火上扰而发热,治用甘温之补中益气汤,升发脾阳,升举下陷精气,即甘温除热法,亦属热因热用的范畴。
       寒因寒用 指用寒凉性质的药物治疗表象为寒的病证。《伤寒论》350条“伤寒,脉滑而厥者,里有热,白虎汤主之”,利用辛寒之剂白虎汤,治疗表象手足厥冷实则里大热之证,即用寒凉的白虎汤顺从表寒之象而逆其里热之本。
       塞因塞用 指用补益药物治疗具有闭塞不通症状的类似于“实证”,而实则为虚性的病证,亦称“以补开塞”。《伤寒论》273条“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利用补益温中之剂理中汤,治疗表象腹满实则里虚之证。又如精气不足,冲任亏损的闭经,治当填补下元,滋养肝肾,养血益气以调其经。另如小便不利,或由于肺气不足,通调无权;或由于中气下陷,清气不升,浊阴不降;或由于肾阳亏虚,命门火衰,膀胱气化无权等,治疗当分别予以补益肺气,复其通调水道之权;或补益中气,使脾气升运;或温补肾阳,化气行水。以上数种,亦属塞因塞用之例。
       通因通用 指用通利药物,治疗具有通泻症状的类似于“虚证”,而实则为实性的病证,亦称之为“以通治通”。《伤寒论》321条“少阴病,自利清水,色纯清,心下必痛,口干燥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利用攻下之剂大承气汤,治疗表象下利实则热结旁流之证。又如湿热蕴结大肠之下痢,虽日下十数行,治疗仍不宜止涩,当清热通肠,调气行血。张洁古所创芍药汤治疗早期痢疾,药选大黄,亦为“通因通用”之义。
         临床指导意义
       “正治法与反治法”的提出便于临证时警惕并且识别假象,抓住本质辨证,正确施治。除了上文提及的主要治则外,又如:气血郁结,或痰浊,邪气内结等,用消散法,如用半夏厚朴汤治疗梅核气。病邪留滞而不去的,如痰饮、蓄血、停食、便秘等,用攻逐攻下法,如用抵当汤治瘀血等。津液亏乏,内外干燥一类病证,用滋润生津等濡润之法,如用清燥救肺汤治燥咳。筋脉拘急痉挛一类的疾病,用舒缓法,如用芍药甘草汤治脚挛急。精气耗散,不能约束之病,如自汗、盗汗等,用收敛法,如用牡蛎散止汗。虚损怯弱之病,用温养补益法,以“少火生气”,如用人参养荣丸治精气虚证等。气血停滞,肢体痿废,用行气活血之法,如用补阳还五汤治疗半身不遂之类。惊悸不安类病证,用镇静安神之法,如用朱砂安神丸治失眠怔忡。病邪在上者,使之上越,用涌吐法,如瓜蒂散。病邪在下者,使之下出,用导下攻下之法,如五苓散利小便、承气汤下实邪之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