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也需防中风

       中风为中医四大难证之首,多见中老年人,四季均可发病,临床以猝然昏倒、不省人事,伴口眼歪斜、言语不利、半身不遂或不昏倒而仅以口眼歪斜为主症,又称脑卒中,相当于西医的急性脑血管疾病。
       中风为中医四大难证之首,多见中老年人,四季均可发病,临床以猝然昏倒、不省人事,伴口眼歪斜、言语不利、半身不遂或不昏倒而仅以口眼歪斜为主症,又称脑卒中,相当于西医的急性脑血管疾病。
       中风发病时间有规律性,一年之中发病高峰期为冬季;然而临床所见夏季中风发病也不少见。
        保护脾胃 预防腹泻
       中医认为,“脾为后天之本”、“四季脾旺不受邪”,强调脾胃健全则正气充足,不易感受外邪而患病。脾喜燥恶湿,夏季雨水较多,湿气较重,湿易困脾胃,而致脾阳不振。此时若兼有饮食起居不慎,如受凉、饮食不洁、过食寒凉,更伤脾胃而易发生腹泻。腹泻会带走体内大量水分,使体内水量不足,血液粘稠,血流速度减慢,血中物质易形成微小的血栓附在血管壁上,堵塞血管,造成中风。所以,要注意保护脾胃。脾开窍于口,饮食与脾胃有密切关系。这就需要从饮食方面保护脾胃。要注意饮食卫生,保证清洁饮食;饮食有节制,不过饥过饱;饮食结构合理,不过食寒凉或刺激性食物。另外,脾在志为思,思虑过多也易伤脾,故要避免思虑过度。
        降温消暑防伤津液
       暑乃夏之主气,其性炎热、升散。津是人体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暑邪发散,致腠理开泄而多汗。汗出过多则伤津耗气。正常情况下,人在伤津后经反馈调节会口渴饮水,补充丢失的水,但老年人口渴中枢和体温调节功能退化,失水时不会产生明显的口渴感,于是常不喝水,就会造成体内缺水。“津血同源”,津液耗伤,则血亦亏少,血液浓缩,血行不畅,易引发中风。夏季需注意降温消暑,避免出汗过多,耗伤津液。炎热时,尽量避免在阳光下暴露过久或剧烈运动。有效降温解暑:保持室内凉爽,适时饮水,出汗多时及时补水,避免过度伤津,最好不渴时也常饮水,保证津液生成不乏源;同时可尝试通过食疗清热解暑,养阴生津。
        调摄身心气血通畅
       夏季与心气相通应,心气充沛则身体强健不易患病。心在志为喜,为神明之主,所以七情内伤首伤心神。心主血脉,心气能推动血液运行。只有心气充沛,血液才能在脉管中正常运行,周流不息,营养全身。若心神受损,心气不充,经脉壅塞不通,则不能正常输送血液,脑得不到充足的血液濡养,严重时导致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发生。而情志病往往在夏季加重,更伤心神。因此,夏季调节情志十分重要,要避免过喜、盛怒、思虑过多、过度忧愁或惊惧,使心神安宁,心气充沛,血行通畅。
       中医养生重视根据时令来调摄身心,夏季阳气最盛,故当“夜卧早起,无厌于日”。滕秀英解释,适当休息有利于消除疲劳,恢复体力和脑力。适当劳作或体育锻炼可增加人体新陈代谢,使筋骨强壮,关节通利,并能调节人的情绪,消除不愉快,达到气机通畅,身心俱安。故夏季应尽量延长户外活动时间,适当劳作或体育锻炼,使人身心符合夏季阳气隆盛的状态,不易患病。
       以上三点是预防策略,可起到一定预防作用。但当中风发生时则应及时就医。有时中风发生前有先兆,如一过性头晕、肢体麻木或活动不灵、言语困难、昏昏欲睡、血压异常等,识别这些先兆症状,及早就医可预防严重的中风发生。一旦发现这些先兆症状时要给予足够重视,及时就医,不可麻痹大意,酿成大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