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证指南医案》卷三 脾胃

       脾胃之论。莫详于东垣。其所着补中益气。调中益气。升阳益胃等汤。
        胃虚少纳。土不生金。音低气馁。当与清补。(胃阴虚不饥不纳)
           麦冬 生扁豆 玉竹甘草 桑叶 大沙参
        数年病伤不复。不饥不纳。九窍不和。都属胃病。阳土喜柔偏恶刚燥。若四君异功等。竟是治脾之药。腑宜通即是补。甘濡润。胃气下行。则有效验。
           麦冬(一钱) 火麻仁(一钱半炒) 水炙黑小甘草(五分) 生白芍(二钱)
           临服入青甘蔗浆一杯。
       (二四)病后胃气不苏。不饥少纳。姑与清养。
           鲜省头草(三钱) 白大麦仁(五钱) 新会皮(一钱) 陈半夏曲(一钱) 川斛(三钱) 乌梅(五分)
       (三四)脉涩。体质阴亏偏热。近日不饥口苦。此胃阴有伤。邪热内炽。古称邪火不杀谷是也。
           金石斛半夏曲 生谷芽 广皮白 陈香豉 块茯苓
        理肺养胃。进以甘寒。(肺胃阴虚)
           甜杏仁 玉竹 花粉 枇杷叶 川贝 甜水梨汁
        脉数。口渴有痰。乃胃阴未旺。
           炒麦冬白扁豆甘草 白粳米 北沙参 川斛
       (二十)知饥少纳。胃阴伤也。
           麦冬 川斛 桑叶 茯神 蔗浆
        胃阳受伤。腑病以通为补。与守中必致壅逆。(胃阳虚)
           人参 粳米 益智仁 茯苓 广皮 炒荷叶
        食谷不化。胃无火也。
           生白芍 浓朴 新会皮 益智仁 茯苓 砂仁
       (三三)阳微痰黑。食入不化。
           人参 生益智 桂心 茯神 广皮 煨姜
       (六八)脉 小带弦。知饥不欲食。晨起吐痰。是胃阳不足。宜用外台茯苓饮。
           又 人参 白术 茯苓 广皮 半夏 枳实皮 白蒺藜 地栗粉
       (二三)脉右濡。脐上过寸有聚气横束。几年来食难用饱。每三四日一更衣。夫九窍失和。都属胃病。上脘部位为气分。清阳失司。仿仲景微通阳气为法。
           薤白 栝蒌汁 半夏 姜汁 川桂枝 鲜菖蒲
       (三二)脉濡自汗。口淡无味。胃阳惫矣。
           人参附子干姜 茯苓 南枣
        脉小。右弦。病属劳倦。饮食不和。医投柴葛。杂入消导。升表攻里。致汗泄三日。脘中不饥。全是胃阳大伤。防有哕呃厥逆之变。
           生益智仁 姜汁 半夏 茯苓 丁香 炒黄米
        长夏热伤。为疟为痢。都是脾胃受伤。老年气衰。不肯自复。清阳不肯转旋。脘中不得容纳。
           口味痰吐不清。脉弦右濡涩。下焦便不通调。九窍不和。都胃病也。此刚补不安。阳土不耐辛热矣。议宣通补方。如大半夏汤之类。 大半夏汤加川连姜汁。
           又 小温中丸。
       (二二)壮年肌柔色黯。脉小濡涩。每食过不肯运化。食冷物脐上即痛。色脉参合病象。是胃阳不旺。浊阴易聚。医知腑阳宜通。自有效验。
           良姜 草果豆蔻 浓朴 生香附 乌药
        舌灰黄。脘痹不饥。形寒怯冷。脾阳式微。不能运布气机。非温通焉能宣达。(脾阳虚)
           半夏 茯苓 广皮 干姜 浓朴 荜茇
       (四十)脉象窒塞。能食少运。便溏。当温通脾阳。
           生白术(一钱半) 茯苓(三钱) 益智仁(一钱) 淡附子(一钱) 干姜(一钱) 荜茇(一钱)
        &|<<<<<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