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冠军 山东省聊城市第四人民医院
《
温病条辨》首方为
桂枝汤,且
桂枝用量倍于芍药,故颇受后人非议,认为目无法纪,自乱其例。其实
桂枝汤在此不但用之得当,亦证明吴鞠通精究《
伤寒论》始著《
温病条辨》,而温病乃《
伤寒论》之阳明病也。
温病分为温热、湿温两大端。温热病多发于“温邪上受”,温病初起,同伤寒一样,亦多见恶风寒,其原因多释为温邪郁遏卫气,卫气不得舒展卫外而恶寒。《
伤寒论》曰:“
桂枝下咽,阳盛则毙。”故虽恶寒,用
桂枝汤,乃以热济热,无怪乎后人之多议也。
笔者认为,所谓温病,非温邪上受。人居天地间,外界温度往往不及体温,温热何能为邪而伤人乎!实则温病乃阳明病,故前人多有“阳明乃发温之薮”之论。其发病多素有内热,复感外寒之后,热气内蒸,寒邪外散,从而发为温病。故其立法,当先疏散其外,后清宣其内。
试以两书原文述之。《
伤寒论》曰:“阳明病,脉迟,汗出多,微恶寒者,表未解也,可发汗,宜
桂枝汤。”脉迟,汗出多,责之里热,微恶寒者,责之外寒,故以
桂枝汤散去外寒,而后方除其里热。故《
伤寒论》又曰:“服
桂枝汤,大汗出后,大烦渴不解,脉洪大者,白虎加
人参汤主之。”以白虎加
人参汤清宣其内热。《
温病条辨》承《
伤寒论》之旨,开卷即曰:“太阴风温,温热,温疫,冬温,初起恶风寒者,
桂枝汤主之,但热不恶寒而渴者,辛凉平剂银翘散主之。”“太阴温病,恶风寒,服
桂枝汤已,恶寒解,余病不解者,银翘散主之。”吴氏正同《
伤寒论》,以
桂枝汤散其外寒,又恐其力不足,乃倍
桂枝之量;风寒解后,复以银翘散清宣,然胡希恕认为其力平和,故“多汗渴甚,仍须加
石膏”,又得白虎汤之义也。
不仅如此,《
伤寒论》更为广博,更论述曰:“汗出谵语者,以有燥屎在胃中,此为风也,须下之,过经乃可下之。”成无几注曰:“以汗出为表未罢,故云风也。”“须过
太阳经,无表证乃可下之。”《
伤寒论》又曰:“若汗多微发热恶寒者,外未解也(赵本注:一法与
桂枝汤),其热不潮,未可与承气汤。”一言“此为风也”,一言“与
桂枝汤”,正说明应先以
桂枝汤散其外寒,方可下其燥屎也。
更广而论之,《
伤寒论》曰:“阳明病,脉浮无汗而喘者,发汗则愈,宜
麻黄汤。”则言若为风寒表实证,当据证先处以
麻黄汤,而后方能着手处理阳明之里热也。
仲景示人以规矩,阳明病虽发,外有风寒禁锢,据其表实表虚,或以
桂枝汤解之,或以
麻黄汤发之,而后或清之或下之。吴鞠通只立
桂枝汤以解之,银翘散以清之,未及
麻黄汤、承气汤,则知其去仲景亦霄壤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