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血性心力衰竭是因多种原因或疾病使心功能减退,心脏失去代偿能力的疾病,临床表现为心脏扩大、心律失常(心悸怔忡)、胸闷满胀、咳嗽咯泡沫痰、肌肤浮肿。
充血性心力衰竭是因多种原因或疾病使心功能减退,心脏失去代偿能力的疾病,临床表现为心脏扩大、心律失常(心悸怔忡)、胸闷满胀、咳嗽咯泡沫痰、肌肤浮肿。本病属中医“心水”、“心衰”、“心胀”范畴,《灵枢·胀论》指出:“心胀者,烦心、短气、卧不安。”《
金匮要略》曰:“心水者,其身重而少气,不得卧,烦而燥,其人阴肿”;“水在心,心下坚筑,短气,恶心不欲饮”。“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杯,水饮所作”。
正虚血瘀、瘀水互结是病机 本病的主要病机特征是正虚血瘀、瘀水互结。
中医认为久病必虚,久病入络。充血性心力衰竭系多种心脏疾病和其他脏器疾病久治不愈发展而来。心脏疾病久治不愈则心气耗损、心功能减退。盖心主血脉,气能行血,血能载气,心气耗损则血脉鼓动无力,运行不畅,留滞心脏,从而心脏扩大。津血相关,血不利则津液停而为水,故临床常见肌肤肿胀。
脏腑相关,血脉虽为心所主,但血脉运行与五脏相关。因此,其他脏腑疾病尤其是肺、肾、脾病变久治不愈,亦可导致心气不足、心血瘀滞。盖肺主宣发肃降,输布津液,与心以脉相连而朝百脉。肺病日久,宣肃失常,津液不布,百脉失朝,而痰湿内生,血脉瘀阻,痰瘀壅塞心脏,则心血瘀滞,心脏扩大。
肝藏血、主疏泄,为心之母,助心行血。肝病日久,疏泄无力,气机不利,血脉不畅,血流心脏,从而心血瘀阻,心脏扩大。
《素问·五藏生成论》云:“脉者,源于肾而主于心。”“心之合脉也,其荣涩也,其主肾也”。肾为先天之本,为脉之源,主水,肾病日久不愈则水液内停、血脉不利而瘀滞,上凌于心,壅塞心脏,从而心脏扩大,心血瘀阻。
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能运化水湿。脾胃病久不愈,生化不足而气血虚弱,则心失所养,心气不足而鼓动无力,血脉瘀滞。运化不利而水湿内停,上溢于心,则壅塞心脏,从而心血瘀滞,心脏扩大。
在本病的病理演变过程中,因心血瘀滞,不仅可以导致其他脏腑失于充养而功能减退,气更虚,血更瘀,水湿更盛,水湿壅塞经脉则血脉壅滞而不畅。如此,瘀水互结,形成恶性循环,导致诸脏衰竭,危及生命。《
脉经》指出:“病先发于心者,一日之肺,喘咳;三日之肝,胁痛满;五日之脾,闭塞不通,身痛体重。三日不已,死。”
分型辨治 基于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病机是正虚血瘀、水瘀互结,益心主要是补益心气,常用具有强心作用的药物,如
黄芪、
人参、
白术、
党参、
五加皮。化瘀常用
当归、
丹参、
牛膝、
川芎、
赤芍、
桃仁、
红花。利水常用
茯苓、
泽泻、
猪苓、
车前子。临床常分为五类证候和变证治疗。
气虚血瘀 临床表现为全身水肿、下肢尤甚,心悸怔忡,胸闷短气,舌暗淡、苔白,脉细弱或结代。
治以养心化瘀利水为法,用归脾汤加减:
黄芪20克,
人参、
当归、
龙眼肉、
泽泻、
猪苓、
车前子各10克,
茯苓30克,
白术15克,
酸枣仁18克,
木香、
远志、
甘草各6克。
舌暗有瘀斑、脉涩或结代加
桃仁、
川芎、
红花、
丹参、
牛膝、
山楂。心悸加
远志、
柏子仁、
酸枣仁,脘腹胀满加
枳实、生
山楂、
厚朴,胸闷、咳喘加
瓜蒌实、
葶苈子、杏仁、
大枣,胁下痞块加
郁金、生
山楂、
赤芍、
桃仁、
红花。
阳虚血瘀 临床表现为全身水肿、下肢尤甚,心悸怔忡,胸闷短气,自汗,咳喘上气,形寒肢冷、四肢不温,舌黯有瘀斑、苔白腻,脉沉细或结代。
治以温阳益气、活血利水为法。方用真武汤加减:制
附子、
泽泻、
猪苓、
葶苈子、
桂枝、
当归各10克,
白术、
丹参、
生姜、
白芍各15克,
茯苓30克。
气短加
黄芪、
人参,自汗加
龙骨、
牡蛎、
浮小麦。心悸怔忡、咳喘加
葶苈子、苏子、
车前子,脘腹胀满加
枳实、
陈皮、生
山楂。
瘀水互结 临床表现为全身或下肢水肿,胸闷心悸,气短而咳逆,脘腹胀闷疼痛、胁下痞块,口唇发绀,舌黯有瘀斑、舌下脉络曲胀,脉结代。
治以扶正活血利水为法。方用桃红四物汤合四苓散加减:
桃仁、
当归、
川芎、
猪苓各10克,生地、
赤芍、
茯苓、
泽泻、
白术各15克,
红花6克。
气短加
人参、
黄芪,形寒而四肢不温加
桂枝、
附子。咳喘加
葶苈子、
大枣、
车前子、苏子,唇绀、胁下痞块加
丹参、
郁金、
柴胡、
土鳖虫。瘀水化热,口苦、舌苔黄腻、脉数,加
黄芩、
茵陈、
金银花、丹皮。
气阴两虚 临床表现为心悸怔忡、下肢水肿,头晕目眩、气短乏力,口干舌燥、失眠盗汗,舌红苔少,脉细数或结代。
治以益气养阴、和血利水为法。方用炙
甘草汤和生脉散加
桃仁、
丹参,水肿明显加
牛膝、
茯苓、
猪苓、
泽泻,失眠盗汗加
白芍、
浮小麦、
龙骨、
牡蛎。
痰瘀互结 临床表现为胸闷心悸、心慌气短,咳嗽气喘、咯痰,尿少、肌肤浮肿,腹胀纳呆,舌黯苔腻、脉滑或结代。
治以化痰活血、利水逐饮为法,用葶苈
大枣泻肺汤和桃红四物汤加
茯苓、
丹参。
气短加
人参、
黄芪、
党参、
五味子,咳喘加苏子、
车前子、杏仁,腹胀纳呆加
厚朴、
山楂。痰瘀化热,发热、痰黄、舌苔黄腻、脉数,加
黄芩、
金银花、
鱼腥草。
变证 本病的变证主要是厥脱,临床表现为全身水肿,心悸喘促,呼吸困难,面色青灰,烦躁不安,大汗淋漓,四肢厥冷,舌紫黯,脉微欲厥。
治以益气回阳、固脱救逆,急用生脉注射液或参附注射液静脉滴注,汤剂用生脉散合参附龙牡汤加
枳实、
茯苓、
泽泻、
猪苓、
车前子。待厥逆纠正后再随证施治。
充血性心力衰竭属中西医共认的难治病,无论证情如何变化,但总是虚实夹杂,只有坚持扶正活血利水和长期治疗,方能控制病情发展,防止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