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肝论治胃病体会

       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发现,大凡消化性溃疡、胃食管反流病,因七情失和,情志不畅所致者居多。病机多为肝气郁结,肝胃不和。病情反复发作,日久可导致脾胃虚弱,脾虚不能化湿,湿邪凝聚成痰,导致痰气交阻于咽喉或食管,形成胃食管反流病和“梅核气”。
       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发现,大凡消化性溃疡、胃食管反流病,因七情失和,情志不畅所致者居多。病机多为肝气郁结,肝胃不和。病情反复发作,日久可导致脾胃虚弱,脾虚不能化湿,湿邪凝聚成痰,导致痰气交阻于咽喉或食管,形成胃食管反流病和“梅核气”。治疗这类疾病时,宜从肝而治,采用疏肝理气或清肝利胆为治疗大法,注意健脾和胃,化痰祛湿,调畅气机。
       该病案以胃中堵闷为主要临床表现。以疏肝和胃、清肝降逆为治疗原则,先给予龙胆泻肝汤合逍遥散加减,继而给予蒿芩清胆汤加减治疗。后因痰湿痹阻咽喉,给以半夏厚朴汤加减治疗,获得良好疗效。
       肝与胃的密切关系,一是从五行生克上讲,肝与胃是“所胜”“所不胜”关系;从位置讲,肝与胃同处中焦,互为毗邻,可以互相影响。三是肝主升发,胃主通降,在调理气机上,二者相互制约,相互为用,也体现了气与痰的密切关系,气滞可以导致水湿停聚,痰湿痹阻;同样,痰湿痹阻可以影响气机,继而致肝胆疏泄不利。在胃,与肝胆有关,病性为本虚标实。治以疏肝利胆,健脾和胃。以龙胆泻肝汤合逍遥散加减。二诊因患者病情好转,故守前方。三诊以后根据病情变化分别给予清胆利湿,和胃化痰及行气散结,降逆化痰等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