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特色疗法 让打针成为往事

       □李长太     多年前,我在镇卫生院合作医疗门诊工作。当时门诊以一根针、一把草为主,以打针、口服抗生素为主治疗常见病,很少输液。当时门诊患者也很多,用针灸、拔罐、针刺放血、中药单方验方煎服,或中药外洗外敷等疗法,照样治好了很多常见病,还治好了部分疑难病。患者很少出现过敏反应,医疗纠纷也很少,医患关系很融洽。
       卫生部印发的《十二五期间卫生扶贫工作指导意见》指出,着力发展中医药事业是卫生扶贫的10项任务之一。开展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大力推进专科建设、适宜技术推广等工作,注重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卫生应急和重大疾病防治中的作用,力争到2015年,95%的乡镇卫生院、70%的社区卫生服务站、65%的村卫生室都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如果基层医疗机构都能按该指导意见去做,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疗纠纷会大幅减少,患者会增加,医疗费用会减少,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会有明显提高。
       2012年3月1日,《健康报》刊发《单靠行政手段难控抗生素滥用》;2012年7月28日,《医药卫生报》刊发《河南新政力遏抗菌药物滥用》;2012年8月9日,《健康报》刊发《“最严限令”能否摘掉吊瓶大国帽子》;2013年5月18日,《医药卫生报》刊发《当打针成为往事》。这几篇文章,足以说明政府、医疗界对滥输液、滥用抗生素有共同的认识,说明我国滥输液、滥用抗生素的医疗机构还很多。媒体应多报道中医药特色疗法,供医疗机构借鉴和学习,形成基层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都学会2种以上中医药特色疗法,尽量做到不输液、不打针,合理应用抗生素,这样基层医疗机构医疗纠纷会明显减少,有利于医患关系的和谐。
       基层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提高用药的理论知识,使人们了解滥输液、滥用抗生素的危害,这样才能抵制滥输液,尽早摘掉“吊瓶大国”的帽子。同时基层医疗机构应多开展中医药特色疗法,这也是摘掉“吊瓶大国”帽子的有效方法。有一家诊所,10年前以输液、打针为主要治疗方法,患者经常出现输液反应,患者担心、医务人员提心吊胆,唯恐发生意外,患者、医务人员都很紧张。近10年来,该诊所应用中草药制剂直肠用药、中药外敷、针灸、拔罐、火针、全息穴针刺、针刺放血、理疗等中医药特色疗法,不但治好了常见病患者,有的经大医院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也收到了理想的效果,而且节省了大量的医疗经费。该诊所应用中医药特色疗法后,就诊患者不仅没有减少,反而逐年增多,不但附近患者来诊治,还吸引了周边地区的患者。大部分患者是冲着这里不打针、不输液的中医药特色疗法来的。
       我想,如果基层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都学会用中医药特色疗法治病,基层医疗机构输液量将会大为减少,摘掉“吊瓶大国”的帽子,为期不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