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芎肉桂汤实为九味
羌活汤加减而成。这种加减贯彻了李东垣主张的“临病制方”、“随时用药”及“引经报使”等组方理念,也是易水学派一贯主张的“古方今病不相能”的临证体现。
川芎肉桂汤实为九味
羌活汤加减而成。这种加减贯彻了李东垣主张的“临病制方”、“随时用药”及“引经报使”等组方理念,也是易水学派一贯主张的“古方今病不相能”的临证体现。
川芎肉桂汤的组方之法又可用于风寒湿邪夹痰阻者、夹肾虚者、夹脾虚者等等,故曰九味
羌活汤“治杂病有神”。
王好古在《
此事难知》中指出九味
羌活汤为“易老解利法”,“增损用之,其效如神”,并谓“此是口传心授”。同时指出:“九味
羌活汤不独解利伤寒,治杂病有神。”“中风并三气合而成痹等证,各随十二经上、下、内、外、寒、热、温、凉、四时、六气,加减补泻用之。”
既然是易老口传心授之法,李东垣也该得到传授的。但东垣著作中似乎并没有提及此法。一日读《
兰室秘藏》,见“腰痛门”中第一方为
川芎肉桂汤,见其组方驳杂,与东垣补中类方迥别。仔细剖析,恍悟,此方即“易老解利法”用于杂病之变方,书中所载方案即九味
羌活汤“治杂病有神”的典型范例。
《兰室秘藏·腰痛门》原文:“
川芎肉桂汤:丁未冬,曹通甫自河南来。有役人小翟,露宿寒湿之地,腰痛不能转侧,两胁搐急作痛,已经月余不愈矣。《腰痛论》中说:皆为足
太阳、足少阴血络中有凝血作痛,间有一二证属少阳胆经外络脉病,皆去血络之凝乃愈。其《
内经》有云:冬三月,禁不得用针,只宜服药,通其经络,破其血络中败血,以此药主之。酒汉
防己、
防风(以上各三分),炒
神曲、
独活(以上各五分),
川芎、
柴胡、
肉桂、
当归梢、炙
甘草、
苍术(以上各一钱),
羌活(一钱五分),
桃仁(五个,去皮尖,研如泥)。右咀,都作一服,好酒三大盏,煎至一大盏,去柤,稍热,食远服。”
本案病起于“露宿寒湿之地”,病因为风寒湿邪外侵。症见“腰痛不能转侧”,考虑足
太阳膀胱经和足少阴肾经受邪;“两胁搐急作痛”,考虑足少阳胆经受邪;病程“已经月余”,考虑邪阻血瘀,凝滞经络。治疗以九味
羌活汤加减祛风除湿,散寒通经,活血通络。
九味
羌活汤原方组成为:
羌活、
防风、
苍术、
细辛、
川芎、香
白芷、
生地黄、
黄芩、
甘草。上案方中以
羌活、
防风、
苍术、炙
甘草祛风除湿,散寒通络止痛。
川芎活血祛风,通络止痛。病症为腰痛而非头痛,故不用
细辛、香
白芷,而用
独活、
柴胡。从药物归经分析,
羌活“
太阳经本经药也”,
防风“
太阳经本经药”,
川芎“少阳经本经药”,
柴胡“少阳经、厥阴经行经之药”,
独活“足少阴肾经行经之药”。诸药合方,共祛足
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足少阳胆经之邪。无“少阴心热”与“太阴肺热”,故不用
生地黄、
黄芩。寒湿久滞经络,久郁必有伏热,故用
防己“去留热,通行十二经。”同时加用辛甘热之
肉桂治寒,用“气暖,味甘”之炒
神曲“益胃气”。因正值“冬三月”,为东垣“随时用药”之例。加用
桃仁“苦以泄滞血,甘以生新血”,伍
川芎以治瘀通经络。方中
防己用酒
防己,取其通经络。煎药用“好酒三大盏”,取其“主行药势”,“能行诸经不止”,亦着眼于通行经络。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出,
川芎肉桂汤实为九味
羌活汤去
细辛、
白芷、
黄芩、生地,加
独活、
柴胡、
防己、
神曲、
肉桂、
桃仁、
当归梢而成。这种加减贯彻了李东垣主张的“临病制方”、“随时用药”及“引经报使”等组方理念。也是易水学派一贯主张的“古方今病不相能”的临证体现(在东垣眼中九味
羌活汤亦为“古方”)。方中
川芎、
肉桂并非主药,以
川芎、
肉桂名汤者,盖突出冬季寒凝和久病瘀阻之意。
本案之所以选用九味
羌活汤加减,主要是考虑到风寒湿三邪痹阻为病之本,瘀血阻滞为病之标,而九味
羌活汤为解利风寒湿邪之神方,含“治病求本”之意。
本案为外感病证,与内伤无涉,故东垣用药全从邪实着眼,所谓“六淫客邪,皆有余之病,当泻不当补”(《内外伤辨惑论》)。可见,东垣善用
人参、
黄芪、炙
甘草等甘温之药,是为内伤病证所需,而非偏执。
当代医家张琪临证治疗腰痛每用
川芎肉桂汤,在《张琪临证经验辑要》中写道:“此方为治风寒湿夹瘀血之腰痛为宜,笔者用之屡获良效。”可谓识本方者。书中又写道:“原方量不必拘泥,可变通应用。”又属“古方今病不相能”。扩而广之,本方加减(即组方之法)又可用于风寒湿邪夹痰阻者、夹肾虚者、夹脾虚者等等。明此,即明“治杂病有神”一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