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余晖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 高建忠 山西中医学院第二中医院
近日拜读了山西晋中市第三人民医院张英栋发表在《中国中医药报》上的《其在皮者,汗而发之》(2010年5月21日)和《银屑病病因病机探寻》(2010年6月9日)等数篇文章,获益匪浅,感触颇多。用汗法治疗银屑病,对于我们传统的从“血”辨治银屑病的治疗思路,是一种拓展,为我们治疗银屑病,打开了另一扇窗户。该文作者对于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不同体质条件、不同类型的病因病机进行还原性研究,以期实现对于现今不同患者“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式的精确用药的目的,是一种理想之境界。笔者在学习和欣赏之余,想到了另外一个问题,就是银屑病治疗过程中的固护阳气问题。
阳气内敛不外泄是保持健康的重要原因
《灵枢·本藏》曰:“人之血气精神者,所以奉生而周于性命者也。”《素问·调经论》说:“人之所有者,血与气耳。”《素问·金匮真言论》也说到:“夫精者,身之本也。”后世的《医门法律·先哲格言》中有这样一句话:“气聚则形存,气散则形无。”从这些经典的语句中,我们可以看出,血气与精对于人的重要性,是生命的基本物质,是生命存在的基础。《素问·生气
通天论》说:“阳者,卫外而为固也。”“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可见,阳气起着重要的固外作用。
《素问·评热病论》说:“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素问·刺法论》和《素问·口问》中亦有类似论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在,皆为不足。”银屑病患者之所以发病,我们是不是可以这样认为:患者原本就有正虚存在?无论患者表现为什么样的症状,其病之本原在于正气的不足。张英栋先生亦在文中着重强调:“笔者从临床实际出发,得出……银屑病阳气不足为体质依据的结论。”这种观点看法,虽为对传统观点的一种挑战,却有着其合理性,为我们临床辨证提供依据,开拓思路。
人存在于社会,存在于自然,应该遵循自然的规律,适应自然。我们的先贤们就在《
黄帝内经》里反复强调过这个问题。如《素问·宝命全形论》:“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灵枢·岁露论》:“人与天地相参也,与
日月相应也。”都强调了人与自然相应,是互相联系,不可分割的。《灵枢·刺节真邪》中说:“阴阳者,寒暑也,热则滋雨而在上,根荄少汁,人气在外,皮肤缓,腠理开,血气减,汗大泄,皮淖泽。寒则地冻水冰,人气在中,皮肤致,腠理闭,汗不出,血气强,肉坚涩。”从这点考虑,寒冷地带的居民比热带雨林地区居民长寿,或者一个国家,寒冷地区的居民比气候炎热地区居民长寿的原因,除了经济的因素外,寒冷地区居民终年“皮肤致”、“腠理闭”,阳气内敛不得外泄,恐怕也是很重要的一个原因。
长期大量用辛温之品有耗散阳气之嫌
由于人与自然息息相关,所以人应当适应自然的发展规律。体现在治法上,《素问·宝命全形论》:“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强调人类应该适应自然。张英栋先生在文中提到银屑病的治疗“用药以辛温为主,治疗中使用大量
生姜(49片)、温白酒等辛味温热食物,停药后坚持多晒、多动、多穿、多吃辛味温热食物”,如果从阳气方面考虑,正如作者所说,“银屑病阳气不足为体质依据”,那么对于阳气不足的银屑病患者,我们长期大量使用辛温发汗之品治疗(即使达到所设想的全身微汗),那是不是有长期耗散患者的阳气之嫌呢?人生三宝“精、气、神”会不会亦受到影响呢?较长时间用汗法治疗银屑病,使阳气始终处于发越、至少不是内敛的状态,会不会对患者产生不良影响呢?当然,也许张英栋先生能很好地把握这个度,使阳气通达而不致耗散,但并非每位后学者都能做到这一点。
笔者认为,在银屑病的治疗过程中,既然我们不能在短期治愈,需要较长时间的治疗,那么在治法的选择上,我们应该考虑“王道”治法,重视机体的正气,以最少的外来干预获取机体阴阳平衡状态的恢复。否则,“一厢情愿”式的“霸道”干预,难免会得不偿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