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疗 中医抗癌有法宝

         治未病指的是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已愈防复等几个方面。虽名曰治,其实属于防的范畴。因此积极治疗已病也是治未病。如“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如果把肝病治好,也就减少甚至截住了“传脾”的因素,这就是治疗脾的未病。先明白生此病、治此病的道理,才能知道如何治此类未病。今天本版刊登两篇关于中医治疗肿瘤的文章,希望读者能从中悟出中医治未病的一些理念。——本版编辑
       
       谈癌色变是很多患者被诊断为癌症后的心理反应。在整个诊断治疗过程中,患者不断接受打击,饱受恐惧、抑郁、无奈、失望等不良情绪的影响。癌症的治疗是漫长的,与癌症的抗争是“持久战”,癌症患者在长时间、持续的应激状态下,极易出现各种心理问题,导致免疫功能下降,引起肿瘤恶化。
       
       中医治疗疾病讲究整体观念,强调身体各部分的相互协调,尤其重视情志活动与人体内脏的生理病理关系。古代医籍记载的相关肿瘤,如噎膈、乳岩、失荣、舌岩等,其病因大多与情志内伤有关。“万病源于心”,治病要先治心,良好的心态是防病治病的关键。中医历来重视心疗,即心理康复。心理是生命活动的关键、统领。心理神情的变异可导致疾病,故而心理神情的调节也可以治疗疾病。中医心疗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言语劝导,促进肿瘤患者康复
       顺其自然 
       中医心疗是通过语言对患者启发诱导、“视说病由”等,以解除患者的疑虑,提高战胜疾病的信心,以使患者主动配合治疗。中医认为“百病皆生于气”,身心统一,治神为先。要了解和理解患者患病之后的各种心理变化,医生应向患者介绍如何治疗肿瘤和怎样康复,通过证理分析消除患者焦虑、苦闷、紧张等心理。通过医生和家属的开导,患者基本都能正确认识肿瘤,解除或减轻郁闷、心理负担,达到疏肝理气的康复目的。
       调情立志,树立战胜肿瘤的信心  
       难得糊涂 
       由于肿瘤不易早期发现,一旦出现症状,往往已到中晚期,给患者及家属造成极大的打击,认为得了肿瘤等于判了死刑。因此患者会产生恐惧心理,出现极其复杂的心情,造成精神萎靡。此时医生和家属应设身处地从患者的角度去感受患者的情绪,让患者感觉到自己被理解、被接纳、被支持,并且通过聆听、肯定、澄清、鼓励等方式,让患者能表达自己的感受,宣泄并理顺情绪。
       培养兴趣爱好,鼓励适量运动
       活在当下 
       活在当下是句至理名言,对于肿瘤患者尤其重要。很多患者患病后往往对生活失去信心,认为一切毫无意义。此时应该鼓励患者不断设置自己的生活目标,短期为主,不断延伸,不断攀高,使其有明确又可期望的追求,保持积极的生存动力。同时鼓励患者培养兴趣爱好,如种花养鸟、爱好琴棋书画,以此陶冶性情。但也须掌握度,不可无度及过度劳累。可以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如气功、太极拳等,既可广交朋友,交流抗癌经验,现身说法,提高信心,又可改变生活环境,改变饮食起居习惯,恢复体质。
       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换位思考 
       肿瘤患者心理治疗的成败与否,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是重要环节。患者必须充分相信医生,才能接受该医生的治疗。医护人员要耐心听患者诉说,善于了解患者的心理要求,给患者恰当的解释,满足患者的合理要求。肿瘤患者的心理变化不同于一般患者,往往起伏很大,尤其是在放化疗期间效果不甚理想或病情反复时,心理变化矛盾就更加突出,如精神过度紧张、恐惧、焦虑、孤独、悲观绝望,甚至企图自杀等。此时医者必须向患者耐心作解释,使患者心中有数,积极配合治疗。同时也可辨证施治,给予疏肝解郁、理气活血、调和情志、健脾和胃的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