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经,多见于未婚或婚后未孕的青年妇女,疼痛通常发生在经期前后或行经期间。主要症状是下腹部痉挛性疼痛,并有全身不适,严重时会影响日常生活。
痛经,多见于未婚或婚后未孕的青年妇女,疼痛通常发生在经期前后或行经期间。主要症状是下腹部痉挛性疼痛,并有全身不适,严重时会影响日常生活。中医称痛经为“经行腹痛”,在临床上可分为寒、热、虚、瘀等四种类型辨治。
寒 证 临床表现为小腹寒冷,按腹部热敷痛可减轻,经量少,色如黑豆汁,面色青白,食欲差,舌质淡红,舌苔白腻。治疗时,可酌情选用以下具有散寒止痛、温通血脉的验方。
方一:
吴茱萸5g,茴香3g,
艾叶10g。水煎,每日1剂,分早晚2次服下。于经前3天开始,连用6剂。
方二:
艾叶15g,
生姜5片,红糖20g。先煎
艾叶、
生姜,去渣后放入红糖调服。每日1剂,分早晚2次服下。
方三:鸡蛋2个,
生姜5个,黄酒50ml。先将鸡蛋煮熟,然后放入姜,待姜熟后,入黄酒。喝汤吃蛋,每日1次,连用3日。
热 证 临床表现为小腹发热作痛,面红,心烦不安,口唇干燥,爱喝水,尿黄,大便干燥,舌苔黄。可酌情选用以下清热止痛的验方。
方一:熟地10g,丹皮10充,黑
栀子6g。水煎,每日1剂,分早晚2次服下。
方二:
地骨皮15g,
黄柏6g,
玄参15g,生地15g。水煎,每日1剂,分早晚2次服下。
虚 证 临床表现为小腹隐隐作痛,按时伴有腰酸痛,面色苍白,神疲。懒动少言,经血色淡量少,舌质红无苔。可酌情选用以下具有调补气血的验方。
方一:
党参10g,
黄芪10g,
当归10g,
川芎6g,
白芍10g,熟地10g。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
方二:羊肉50g,
生姜5g,
当归30g。加水适量煎煮,待肉熟后,吃肉喝汤,每日一次。
方三:
丹参15g,
川芎6g,
乌药6g。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
瘀 证 小腹胀痛,牵扯两胁及背痛,乳房帐痛,经量少,色紫黑夹有血块,舌质紫色。治疗时,可酌情选用以下具有行气活血止痛作用的验方。
方一:
五灵脂10g,
蒲黄10g,
益母草10g。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
方二:
当归50g,
延胡索50g,
香附50g。将3种药物共研细粉,用温水和匀,每次服5g,日服2次,连服3日。
方三:
桃仁7个,百草霜5g。先将
桃仁打碎,然后将百草霜研成细粉,混匀。每次取一酒盅左右的量,用温开水冲服,每日1次,连用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