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德馨 毕其一生育英才

       文/本报记者 谭 嘉 严少卫 通讯员 次旦久美 张佩青 刘 杨 刘蓉芳 刘 青 李 晶 李郑生 于丽珊 摄影/本报记者 赵瑞清等 
       产生在江苏省常州孟河地区的中医学派,是中国传统医学在近代发展历史上的一大流派。孟河医派的中坚马培之,精于内、外及喉科,并著有《马批外科全生集》、《医略存真》等医案行世。     
       现为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主任医师的颜德馨,1920年生于江苏丹阳。他自幼便随其父、孟河医派的第三代传人颜亦鲁学医,后又入上海中国医学院深造。自1939年至今,颜德馨悬壶沪上70载,屡起沉疴,不坠家声。而且一生致力于培养优秀的中医学人才。     
       颜德馨说,中医最大的危机之一是后继乏人。作为一名年已九旬的老人,他很重视下一代中医人才的培养。为此,他成立了一个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基金会。他说,随着将毕生贡献于中医事业且有真才实学的老中医越来越少,自己现在越来越感觉到身上责任的巨大。无论是社区全科医生,还是高级中医人才,他都希望下一代中医能够尽快成长,真正按照中医体系指导疾病的治疗。     
       对于“中医大师传承人才培养计划”,颜德馨认为,其主要目标是要培养“纯正原味”的中医,传授并规范年青一代中医人“四诊八纲”、医案书写等中医的基本功。他说,中医要想获得发展,既不能故步自封、排斥现代医学,也不能过分依赖实验室检查和影像诊断,放弃中医临床诊疗技术。      
       除了现身示教,颜教授还别开生面地为“大师班”的学员们提供现场诊疗操练的机会,让学生们在课堂的大舞台上尽情展现自己。面对学员们的思想交锋、观点碰撞,颜老十分欣喜,并耐心地逐一进行点评。整个教学过程,颜教授通过开课时的入门之“导”、讲授时的演示之“导”,操练时的点拨之“导”,环环相扣,引导学员“渐入佳境”。“入境”才能“生趣”,“生趣”才能“成才”,这样才能为中医事业的发展培养强劲的后备军团。      
       迄今为止,跟随颜德馨学习的医生已有200余人。对这些学生,颜德馨都首先了解他们是否相信中医,是否了解中华文化。他说,一个好的中医接班人不单要看他有没有悟性,更重要的是看他能不能拒绝诱惑。“如果对中华文化不理解,不喜爱,即便是高材生也无法学到中医的精髓。”他在教学过程中常把中华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反复阐述。     
       近年来,中医走向世界的呼声越来越高,但迄今仍鲜有具体事例来证明。几年前,颜德馨将自己临床应用了10多年的两个中药验方“消糖方”、“醒脑方”给予国内一家知名中药企业生产。他也表示,愿以兼容并蓄的态度接纳包括现代中药、化学中药在内的一切能将中医发扬光大的“盟友”。名老中医与现代企业合作的胸襟,让人们看到了传统医学走向未来,走向世界的希望。     
       从医70年,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医药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颜德馨教授在学术上敢于创新,在气血学说的基础上,他根据疑难病证的缠绵难愈、证候复杂等特点,倡导“久病必有瘀”、“怪病必有瘀”,“瘀血实邪乃人体衰老之主因”等新的学术观点,并提出“疏其血气,令其条达而致和平”是治疗疑难病证的主要治则,创立调气活血为主的“衡法”治则,这是中医治则学上的一个重大突破。     
       耄耋之年,颜德馨犹心系岐黄,组建了上海市中医心脑血管病临床医学中心、同济大学中医研究所,并先后成立了“颜德馨中医药人才奖励基金”和上海颜德馨中医药基金会。     
       名老中医颜德馨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精神风貌,感动着他的同仁和弟子,也感动着所有接触过他的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