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胰腺炎是消化系统常见急症之一。按临床表现分为轻型急性胰腺炎与重型急性胰腺炎两种。前者多见,临床上占急性胰腺炎的90%,预后良好;后者少见,但病情危重,并发症多,病死率高。临床上,大多数患者的病程呈自限性;20%~30%患者临床病情凶险。总死亡率为5%~10%。根据急性胰腺炎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的主要临床表现及其腹痛的部位和性质,一般认为本病属中医“胃脘痛”、“胁痛”、“膈痛”、“腹痛”、“胃心痛”等病证范畴。重症胰腺炎多表现为腹痛、呕吐、便结、黄疸等症状,属于中医“结胸”、“厥脱”、“阳明腑实证”等范畴。
辨证分型 肝郁气滞:脘腹胀闷疼痛,痛及两胁,阵阵加剧,低热、口苦、嗳气干呕,善太息,舌质淡红,舌苔薄白或微黄,脉弦。
[治法方药] 疏肝解郁,理气止痛。
柴胡疏肝散加味,主要药物:
柴胡、醋炒
陈皮、
川芎、枳壳、芍药、
香附、炙
甘草。临证可加
郁金、
川楝子、元胡增强理气止痛之力,加
黄芩、
蒲公英行清热解毒之功。若腑气不通,腹胀甚者,以
枳实易枳壳,并加
厚朴、
大腹皮以行气止痛。肝郁化火明显者,见口苦咽干,头痛目赤加
栀子、丹皮清肝泻火。呕恶明显者为肝胃不和、胃失和降,加法
半夏和胃降逆止吐。
胃肠热结:脘腹胀满作痛,牵及腰背,按之痛甚,高热烦渴,大便干结,呕吐剧烈,舌质红,舌苔黄厚,脉沉实或弦滑数。
[治法方药] 通腑泻热,理气止痛。大
柴胡汤加减,主要药物:
柴胡、
黄芩、
半夏、
枳实、
白芍、
大黄、
生姜、
大枣。若燥结明显,症见便秘干结难解,加
芒硝冲服,软坚散结。若腑气不通,腹痛腹胀剧烈,加
厚朴、
川楝子等行气止痛。
胆胰湿热:中上腹胀痛,身热不扬,渴不欲饮,口干而黏,恶心呕吐,周身困重,或见黄疽,口苦口腻,舌质红,舌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方药] 清热利湿,散结止痛。
龙胆泻肝汤加减,主要药物:
龙胆草、
黄芩、
栀子、
通草、
当归尾、
生地黄、生
甘草、
柴胡、
车前子(包)。若头闷重、呕恶明显者为湿困脾胃,清阳不升,加
藿香、白蔻仁化湿和中。若黄疽较深为湿热蕴阻、肝胆疏泄不利,加
金钱草、
茵陈利胆退黄。
热毒蕴结:上腹部剧痛,拒按,烦躁高热,呕吐频繁,吐少量血液,可见皮肤瘀斑,便结尿黄,舌质绛,舌苔黄或灰黑,脉滑数。
[治法方药] 清热凉血,解毒散结。
黄连解毒汤合犀角地黄汤加减,主要药物:
黄芩、
黄连、
黄柏、
栀子、犀角(
水牛角代)、
生地黄、
赤芍、
牡丹皮。若呕血多者,为热毒炽盛,热伤血络所致加生
地榆、
白茅根、
三七粉凉血止血。若瘀热甚而发黄者加
茵陈、
大黄荡涤邪热从二便而出,增强清热祛瘀作用;高热烦躁神昏者,为热毒内陷、蒙闭清窍,可送服安宫
牛黄丸清热解毒开窍醒神。
适宜技术 1.针刺治疗
(1)体针(或电针)主穴:
足三里、
下巨虚、
地机、
内关、
支沟、
天枢。配穴:
中脘、
梁门、
府舍、
脾俞、
胃俞、
内庭、
期门、
上脘。每次选主穴2~3穴,配穴1~2穴。除针背腧穴外,患者均取仰卧位。针
下巨虚、
地机时,尽可能先在其周围找到压痛明显的点。针体垂直刺入,大幅度捻转提插以加强刺激,均用泻法。得气后留针一小时,每隔5~10分钟,至局部皮肤起红晕。上述穴位,亦可以用电针治疗,疏密波,强度以耐受为宜,刺激30分钟至一小时。无论体针或电针,急性期日针2~4次。另外行禁食,胃肠减压,抑制胰腺分泌,抑酸,抗感染,补液支持疗法。
(2)根据疼痛部位分选
日月、
期门、
足三里、
下巨虚、
阳陵泉、
内关、
上脘、
中脘、
灵台、
至阳、
地机、
胆囊穴、
委中等穴,毫针刺用泻法,每1~3小时一次。
(3)主穴为
足三里、
下巨虚、
内关;或
中脘、
梁门、
内关、
阳陵泉;或
脾俞、
胃俞、
中脘;或
血海、
三阴交、
胆囊穴;或
府舍、
章门、
期门、
足三里。以上穴位可任选一组或几组交替使用,一般用强刺激手法,有针感后留针一小时,若针刺后接用电针效果更好。
(4)取穴
足三里下3~5寸的压痛点(双侧),深针,留针20~30分钟,间歇用重刺激手法。压痛较显著一侧做重点针刺。
2.放血疗法
取穴金津、玉液、
委中,以
三棱针点刺放血,每次5毫升。
3.耳针疗法
取穴胆区、胰区、交感、
神门,强刺激后埋针,定时按压,以加强刺激。
4.穴位注射
(1)选双侧
足三里、
胆囊穴,用
丹参注射液 2~4毫升注入穴位,每日两次。
(2)主穴:
足三里、
下巨虚。配穴:腹痛加
地机、
日月,呕吐加
内关、
中脘。药液:10%葡萄糖注射液、阿托品注射液。每次仅取一主穴,据症加一配穴。一般每穴注入5~10毫升的10%葡萄糖注射液。均于注射针头深刺得气后,加速推入药液,务使感应强烈。如腹痛剧烈,则于
地机或
日月,注射0.25毫克阿托品。每日治疗两次。
5.中药灌肠
用大
柴胡汤或承气汤水煎后,高位保留灌肠。
6.敷贴法
(1)双柏散:
大黄、
侧柏叶各两份,
黄柏、
泽兰、
薄荷各一份,共研细末,每次取100~150克水蜜调成糊状,敷于中上腹或脐部。有良好减轻肿痛、抑制炎症作用。
(2)如意金黄散,凉开水或凉茶水调成糊状,敷于腹部痞块处。
(3)消炎散,本方由
黄柏或
虎杖、煅
石膏、
冰片等组成,共研细末,凉开水或凉茶水调成糊状,敷于中上腹或脐部,用于重症胰腺炎并发肠麻痹者。
(4)处方:皮硝30~90克。操作:将皮硝打碎,布包,敷于脐部。每日两次,每次10分钟,6次为一疗程。
7.灸法
处方:
内关、
阴陵泉。操作:用清艾条行雀啄灸,每穴灸15分钟,以皮肤潮红为度,每日两次,6次为一疗程。
8.拔罐法
处方:
上脘、
脾俞、
胃俞。操作:患者取侧卧位,选用中号火罐,用闪火法拔于以上穴位,留罐20分钟,每日两次,6次为一疗程。
9.推拿疗法
处方:
中脘、
膻中、
梁门、
章门、
内关、
足三里、
肝俞、
胃俞。操作:患者取仰卧位,先用掌轻揉腹部,重点在
中脘穴,约5分钟,再用拇指按揉
膻中、
梁门、
章门、
内关、
足三里等穴,每穴约两分钟。最后患者取俯卧位,用掌推背部膀胱经,以潮红为度,约10分钟。掌揉
肝俞、
胃俞,力量可稍大,以患者能耐受为度,每穴约两分钟。
10.中成药
(1)九气拈痛丸:含
木香、
香附、
高良姜、
陈皮、
槟榔、
甘草、
莪术、
五灵脂、
郁金、
延胡索等,功能行气化滞,消积止痛。每服6g,每日服两次。适用于气滞型者。
(2)胰胆合剂:每次50毫升,每日2~3次口服,重症加倍。
11.中药针剂
(1)清开灵注射液:40~60毫升加入5%葡萄糖液500毫升中静脉滴注,每日一次,用于发病早期。
(2)双
黄连注射液:3~6克加入5%葡萄糖液中500毫升静脉滴注,分两次,用于热毒蕴结期。
(3)生脉注射液:50~100毫升加入5%葡萄糖液500毫升中静脉滴注。可用于休克期。(摘自《急症中西医诊疗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