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六经欲解时告诉我们,少阳主寅卯辰三时,而寅卯辰三时正是东方日出的地方,所以少阳之气就是日出生生不息之气,少阳相火就是东方喷薄而出的一轮红日,瑰丽的阳光温暖着我们的身体。
《
伤寒论》争论最多的就是厥阴病和少阳病,被学者称为千古疑案。本文阐述笔者对少阳病的认识。
少阳解 《素问· 天元纪大论》说:“少阳之上,相火主之。”《素问·六微旨大论》说:“少阳之上,火气治之。”少阳是标,相火是本,说明相火是少阳的本气,而相火属三焦,则少阳当从三焦论述,不是胆。但三焦相火主一身阳气升发,故主春气的肝胆从三焦相火而化,五运六气理论称作“厥阴从中气少阳”而化,俗称三焦相火寄予肝胆。张元素说:“胆属木,为少阳相火,发生万物。”
《
伤寒论》六经欲解时告诉我们,少阳主寅卯辰三时,而寅卯辰三时正是东方日出的地方,所以少阳之气就是日出生生不息之气,少阳相火就是东方喷薄而出的一轮红日,瑰丽的阳光温暖着我们的身体。少阳三焦相火这轮红日,决定着人体的基本温度,这个基本温度的变化决定了人的生老病死,是何等重要啊!可是《
伤寒论》注释家绝大多数都把少阳解释为足少阳胆经,失去了少阳三焦相火的真谛。
少阳生理 1、阳气之主:少阳主相火,为阳热之气,输布阳气,充周一身,起着温煦长养的作用,热蒸湿动,故其热中有湿,并不燥烈。
2、少阳主表:《灵枢·本藏》曰:“三焦膀胱……腠理毫毛其应。”毫毛在表,故知少阳三焦主表。又《素问·刺禁论》说“心部于表”,《素问·天元纪大论》说“君火以名(王冰注),相火以位”,相火代君行令,也说明少阳三焦主表。
3、蒸腐水谷,化生营卫气血:相火在中宫蒸腐水谷化生营卫气血,相火蒸动膀胱水液,使阴静之水,动而化气,冉冉而升,充盈周身。静水变成动水,流而不腐,濡养着各脏腑组织。
4、三焦主升降出入:《灵枢·本输》曰:“少阳属肾,肾上连肺,故将两藏。”机体内气体的运行交换,有肺换气和组织换气,及肾纳气。组织属于腠理。所以少阳上注肺、下灌肾,通于腠理,主持着机体气的始和终及升降出入,阐明了人体呼吸系统的生理功能。气依靠血液的运输布散周身,故经历于五脏六腑,进行新陈代谢的排泄。
5、主持原气:少阳三焦相火主人身之元气。如《难经·六十六难》说:“三焦者,原气之别使也,主通行三气(指营气、卫气、宗气),经历五脏六腑。”说明三焦是气呼吸出入及升降的通道,人体之气,是通过三焦输布到脏腑及全身各部分的。《
中藏经》将三焦主持诸气的作用作了详细论述,它在《论三焦虚实寒热生死顺逆脉证之法》中说:“总领五脏六腑、营卫、经络、内外、左右、上下之气也;三焦通,则内外、左右、上下皆通也,其于周身灌体,和内调外,荣左养右,导上宣下,莫大于此者也。”
6、主持
水道:《素问·灵兰秘典论》说:“三焦者,决渎之官,
水道出焉。”三焦相火 “主持诸气”,是体内水液正常运化的根本条件。这个水液的循环运行,上达于天——肺,肺主天气为水之上源,即《素问·经脉别论》所谓“上归于肺,通调
水道”;下归于地——脾土,即《素问·经脉别论》所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素问·六节藏象论》说:“脾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者……此
至阴之类,通于土气。”说明膀胱也属于土地。这可从《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说“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的自然现象得到理解,“上归于肺”就是“地气上为云” 的过程,“下输膀胱”就是“天气下为雨”的过程。少阳三焦统帅着肺肾脾三脏系,它们之间的关系是。
故《素问·六微旨大论》说:“相火之下,水气承之。”说明了少阳三焦相火与水液的密切关系。《说文》:“承,奉也。”奉者,涵养之意,一方面说明只有水才能调节相火这轮红日的温度,另一方面说明只有相火这轮红日才能气化水液。
少阳病理及证治 由少阳的生理可以推知少阳的病理。
少阳三焦相火主一身阳气,所以少阳三焦相火的盛衰就决定了少阳的病理变化。少阳相火太盛或外感暑气,则发温病,病位在
太阳、阳明、少阳三阳和肺气胸中,《
伤寒论》称作“三阳合病”,就是白虎汤证,壮火伤气津则加
人参,重伤津液则是
竹叶石膏汤证,衣之镖所着《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称此大小白虎汤为外感天行病。少阳相火不及则阳气虚,扶阳则是《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所称大小阳旦汤证(即《
伤寒论》
桂枝汤证、建中汤证)。少阳火郁则是《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大小阴旦汤证(即《
伤寒论》
柴胡汤证、
黄芩汤证)。《素问·天元纪大论》说:“君火以名(王冰注),相火以位。”相火代君行令,故多
太阳少阳合病,即少阳不及的病位多在
太阳。而少阳火热太过必克肺金,故多少阳阳明病。
于此可知,不能认为只有小
柴胡汤才是少阳病的主方和小
柴胡汤证才是少阳病的主证,必须改变现行的这种观点。
少阳太过、不及、火郁三证,只有白虎汤证温病禁汗、吐、下,小
柴胡汤和
桂枝汤都是发汗剂,所以不能笼统说少阳病有汗、吐、下三禁。
少阳相火虚衰则水不化气,产生了各式各样的水液病,如小青龙汤证、苓桂术甘汤证、五苓散证等等,就不一一赘述了。
少阳病多在
太阳和阳明篇,所以少阳病本篇条文很少,实际上在六经病中少阳病最多。少阳为游部,六经皆有少阳病。
少阳之为病 《
伤寒论》少阳病篇263条说“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可知少阳与口、咽、目有密切关系,这是说少阳的本气相火盛衰所发之病,不是小
柴胡汤的专利证。
少阳主阳气,《灵枢·卫气行》说阳气平旦出于目。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清阳出上窍”。
《灵枢·经别》说:“足少阳之正……上挟咽……系目系,合少阳于外眦也。”三焦相火寄予胆。
《素问·阴阳类论》说:一阴一阳代绝,此阴气至心,上下无常,出入不知,喉咽干燥,病在土脾。
《素问·阴阳别论》说:一阴一阳结,谓之喉痹。
一阴是厥阴,一阳是少阳,二者主春天生阳之事。厥阴为风,少阳为火,风火上炎心肺多病急慢性咽喉炎。绝,就是不生阳气了,则阴盛阳衰,属于太阴“脏寒”,故云“病在土脾”。阴气弥漫,故见“此阴气至心,上下无常,出入不知,喉咽干燥”证。
《灵枢·四时气》说:“邪在胆,逆在胃,胆液泄则口苦,胃气逆则呕吐。”《灵枢·邪气脏腑病形》说:“胆病者,善太息,口苦,呕宿汁。”《素问·奇病论》说:“口苦者,病名为何?何以得之?岐伯曰:病名曰胆瘅。夫肝者,中之将也,取决于胆,咽为之使,此人者数谋虑不决,故胆虚,气上逆而口为之苦。”为什么胆汁会外泄呢?因为胆内寄有相火,火旺胆液沸腾则外泄于胃。总之,口苦乃火气为病。
干者,是缺乏津液所致。其因有二:一是火旺伤津液所致;二是火衰不能蒸布津液所致。
眩者,眼睛昏花、视物摇晃不定或旋晕。如《说文》:“眩,目无常主也。”《释名·释疾病》:“眩,悬也,目视动乱如悬物,遥遥然不定也。”《素问·五常政大论》说:“其动掉眩巅疾。”何以致其眼睛昏花或视物摇摆不定呢?水、火、风也。火能照物,火衰则视物不明。水也能照物,水亏则视物不明。再者,水动、火动、风动,则“遥遥然不定”。由此可知,少阳相火不能蒸化水液上注津液于目,则眼睛昏花。风火上扰则视物摇摆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