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史上最早的医案

       

转载自公众号《中医梦想汇》
        本文来自《中医药文化》2010年02期
        作者/王礼贤

医生为病家诊冶,少不了要写份医案,记下病证、病因、病情变化及治疗情况之类。就此而言,甲骨卜辞不仅记录了一些特殊的病名术语,对有关疾病的问卜也可披看作我国医学史上的最早医案。
        首先,如前所述,这类卜辞记录下当时见到的各种病证。不仅如此,而且在表述方式上也能按情况不同有所区别。
        有的笼统地称“有疾”,有的具体称“有疾X”或“X有疾”。有时简称“疾X”,有时既不称“有疾”也不称“疾X”,如在甲骨卜辞中,“疾言”略谓今天的喉科疾患,而今人理解,必以为是讲话不利索,许是患了口吃。当时,“喉”字尚未制造,却又明白言必有声,声发于喉,因而,凡嗓门或喉头患上了什么病,则用“疾言”来称它。
        再如甲骨卜辞另记录有“疾心”,若顾名思义地认为指的是心脏病便大谬不然了。“心”字的古代常用义与今有别,乃谓人的思维、情绪之类。所以,在甲骨卜辞中见到“疾心”的记录,乃指患有脑神经系统方面的病证。


        ▲疾(左为内病,右为外伤)


        在甲骨卜辞中,“疾”这个宇有两种写法:一种,略呈人体卧床形(有时还在人体四周加上数点以显现出虚汗的样子);一种,略呈人体中箭形。从字的形体想要表现的内容看,它们原本应是不同的两个字,涵义也有差异:前一字形表现出人体染有内病的样子,后一字形表现出人身受到了外部的伤害。
        若是这样,则造字之初,人们并不认为内病和外伤是性质相同的一回事。但是,在甲骨卜辞的行文中,不分内病、外伤,两字一例通用,并不区别。如此看来,可见殷商时代,我们的祖先已将内病、外伤统一起来,认识到外伤也是疾患。在医学上,这应该被看作一种认识上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