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为豆科植物蒙古
黄芪和膜荚
黄芪的根,是一味常用的补益中药,其味甘,性温,归肺脾经。功能益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托毒生肌,可治疗多种虚损之证。
黄芪为豆科植物蒙古
黄芪和膜荚
黄芪的根,是一味常用的补益中药,其味甘,性温,归肺脾经。功能益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托毒生肌,可治疗多种虚损之证。其配伍应用如下:
肺脾气虚 中气下陷 黄芪主入脾、肺二经,有补中益气升阳之功,凡肺脾气虚,食少便溏,咳嗽气促,倦怠乏力,或气不摄血,各种出血及崩漏,中气下陷脱肛,
子宫下垂等,均可选
黄芪。若气虚甚配
人参、
白术以增强补气效力;脾虚见食少便溏,除配
党参、
白术外,还常加
茯苓、炒扁豆、炒
薏苡仁以健脾止泻;如肺虚咳喘气短,痰多稀白者,多与
党参、
茯苓、
陈皮同用,或配
人参、
五味子、
紫菀以补气敛肺,方如《
永类钤方》补肺汤;若气虚不摄血而致便血,吐血,崩漏者,常与
人参、
当归、
龙眼肉等同用以益气摄血,方如《
严氏济生方》归脾汤。
黄芪既善补气,又长于升阳,故中气下陷而致脱肛,
子宫下垂等内脏下垂诸病,
黄芪为必用之药。临床常与
人参、
白术、
升麻、
柴胡等同用,以加强升提之力,方如《
脾胃论》之补中益气汤,现临床以本方为基础,加入大剂量枳壳,每获良效。
卫虚自汗 黄芪有益气固表止汗之功,治体弱卫虚表不固而致自汗,与
防风、
白术配用,补气固表之功尤著,如《
丹溪心法》玉屏风散;亦可与
牡蛎、
浮小麦等收敛止汗药同用,以增强止汗的作用,如《
局方》
牡蛎散。至于气虚阳弱而致虚汗不止者,可与
附子、
生姜同用,以补气温阳,固表止汗,如《
严氏济生方》芪附汤。对于阴虚盗汗者,本品亦可治之,需与生地、
黄精等到滋阴降火药同用,如《
兰室秘藏》
当归六黄汤。
气血不足之疮痈 黄芪具有益气升阳、托毒生肌之功,有“疮家圣药”之誉,故常用于疮疡属气血不足者。若日久脓成不溃,则与
当归、
川芎、
穿山甲、皂角剌等配用。以托毒排脓,方如《
外科正宗》之透脓散;若疮疡溃久不收口者则与
当归、
人参、
肉桂、熟地、
白术等配用,以益气养血,托毒生肌收口,如《
局方》十全大补汤。如小儿痘疮,气虚塌陷,可与在
人参、
肉桂、炙
甘草同用,以益气透疹,如《博爱心鉴》之保元汤。
肢体麻木 半身不遂 黄芪补气力强,气盛才能血旺,故气血虚弱致肢体麻木、半身不遂,可用
黄芪治之,如《
金匮要略》
黄芪桂枝五物汤,即以本品配
桂枝、
白芍、
生姜、
大枣,以益气温经,和营通痹;《
医林改错》补阳还五汤,用本品配
当归、
川芎、
桃仁等,以治中风半身不遂;《百一选方》蠲痹汤以本品配
羌活、
防风、
当归等,治疗肩臂风湿痹痛,兼见气血不足者。
水肿 黄芪具有利水消肿之功,适用于脾虚失运,水湿停聚而致的肢体面目浮肿,小便不利,多与
防风、
白术等同用,如《
金匮要略》之
防己黄芪汤,用于治疗慢性肾炎,具有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