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急性腹泻 推拿须找准时机

         小儿推拿治疗腹泻因安全、疗效显著,有着悠久的历史,但因小儿腹泻起病急,大部分家长首选西医对症治疗,仅在治疗效果不佳时,才会寻求中医药和推拿治疗。目前,随着西药药源性疾病的增加和抗生素不良反应对小儿体质的伤害,寻求中医药治疗小儿腹泻的家长逐年增加;但因小儿腹泻多伴有呕吐,中药汤剂味苦使小儿难于吞服等缺点,临床上小儿推拿这种不药而愈的中医特色疗法随之被重视和接受。推拿治疗小儿急性腹泻只要找准时机,辨证配穴准确,即可使脾胃气机升降有序,腹泻得以痊愈。
       早期甄别防传变
       婴幼儿急性腹泻发病年龄在1~6岁,3岁尤多,每年夏秋季节高发,病程在2周以内。因小儿有脾常不足、饥饱不节等生理特点,易患腹泻,并与脾虚、水湿、饮食因素密切相关,治疗宜健脾和胃消积。但因急性腹泻起病急,病情变化快,早期判断患儿是否有脱水、估计其病情严重程度与预后转归非常重要,只要找准时机及早治疗,婴幼儿急性腹泻能很快痊愈。临床上一般从以下几方面来判断患儿是否适宜本推拿技术治疗:
       ★婴幼儿每天大便次数超过3次,大便性状发生改变,呈稀便、水样便或黏液便者;需排除痢疾、霍乱等传染性疾病。
       ★年龄为出生后3个月至6周岁,病程≤7天。发热,但体温<38.5℃,轻度脱水,无酸中毒及其他系统并发症者。
       ★参考以下证候判断中医伤食泻、风寒泻、湿热泻:
       (1)伤食泻:大便稀溏,夹有乳凝块或食物残渣,气味酸臭,或脘腹胀满,呕吐,不思乳食,苔厚腻,指纹紫滞。
       (2)风寒泻:大便清稀,夹有泡沫,臭气不甚,腹部不适,或发热咳嗽,清涕,舌淡,苔薄白,指纹淡红。
       (3)湿热泻:大便黄色水样,或如蛋花汤样,泻下急迫,量多次频,气味秽臭,腹痛时作,或哭吵阵作,或发热烦闹,口渴,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指纹紫。
       ★不宜应用推拿治疗的情况:有严重营养不良,或合并心脑血管、肝肾及造血系统等严重威胁生命的原发疾病及精神、神经疾病、出血性疾病患儿及其他严重疾病者;皮肤有出血倾向,或操作部位有皮疹或感染、破损、创伤、瘀血者。
       ★对中度以上脱水的腹泻患儿,应纠正脱水后再进行推拿治疗。
       特定穴以消水泻
       小儿有独特的生理病理特点,急性腹泻有伤食泻、风寒泻、湿热泻之不同,故推拿配穴既要遵循辨证论治规律,又要符合小儿生理病理特点,穴位选择和技术参数的制定成为推拿技术推广的关键因素。我院推拿专家汪慧尧教授在继承其父“小儿腹部八卦推拿法”的基础上,结合50余年诊疗经验和推拿古籍及临床文献资料,带领我院小儿推拿团队首创了推拿治疗婴幼儿急性腹泻规范技术。
       婴幼儿急性腹泻规范技术根据“小儿腹泻病”中医辨证规律,以调整脾胃气机升降、促进运化功能为目的制定操作手法,在小儿体表脾经、大肠、籣门、腹、上七节骨、脊、足三里7个特定穴位上推拿,如摩腹和按揉籣门穴等以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激发机体经络、腧穴之经气,达到健脾和胃、益气助运、调理肠道的作用,从而调整小儿阴阳平衡、调和脏腑功能活动、扶正祛邪,治愈腹泻病。
       汪氏推拿在小儿常用推、按、揉、摩、捏法的基础上,结合小儿体质特点,应用按揉结合、揉摩点面结合的特定手法,按照制定的时间、频率、方向等在7个特定穴位上进行推拿。诸穴合用,使“脾胃合气以消水谷,水谷既分,安有水泻”。本技术经多中心临床验证,治疗3月至6岁婴幼儿一周内的急性腹泻疗效显著,安全且无毒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