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焦脾胃,互为表里,脾主升清,胃主降浊。若素日饮食不节,恣食肥甘,暴饮暴食,或思虑劳倦过度,均可导致脾胃运化失常,脾失健运,水液不能化气生津,则聚湿生痰,而成痰饮之疾。
患者,女,58岁,2007年3月12日初诊。患者久病耳鸣头晕,近日又发,胸中烦闷,呕逆冷恶,不思饮食,身肢困重,嗜卧懒言,痰多,大便不整,小便混浊量少,脉弦滑,舌质暗淡,舌苔白腻,中部微黄,脉现滑象。
辨证:痰湿互结,上蒙清窍。治宜健脾理气化痰。方药:胆星12克,
半夏12克,橘红12克,
党参15克,
茯苓12克,
竹茹10克,菖蒲10克,
枳实10克,
白术12克,
甘草10克,
生姜10克。
二诊:上方连服6剂,诸症悉减,唯感胸脘胀闷,遂去胆星,加入除满散结之
厚朴12克。又服6剂而愈。
按:中焦脾胃,互为表里,脾主升清,胃主降浊。若素日饮食不节,恣食肥甘,暴饮暴食,或思虑劳倦过度,均可导致脾胃运化失常,脾失健运,水液不能化气生津,则聚湿生痰,而成痰饮之疾。此患者虽无咳喘,但有痰饮,痰饮上逆清窍,或滞留经络,则时发眩晕,胸闷而烦,呕逆冷恶,头晕耳鸣,身肢困重等证。舌苔白腻中部微黄,舌质暗淡,乃痰饮内停郁久化热之势。此热为虚热,非阳实里热可比。故用胆星清热化痰,
竹茹、菖蒲豁痰开窍,橘红、
茯苓、
白术、
半夏除湿化痰,
枳实、
生姜消痞安胃,用
党参固守中气,寓消中有补之意。药证相符,故可收到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
(山东省诸城市精神卫生中心:丁树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