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禄
三仁汤出自清代吴鞠通《
温病条辨》,由杏仁、
滑石、
通草、白蔻仁、
竹叶、
厚朴、生
薏苡仁、
半夏等药物组成,主治湿温初起及暑温夹湿等症。笔者
近年来应用三仁汤加减治疗内科杂病,取得较好的疗效。
孟某,女,48岁,公务员,于2012年1月30日就诊。半年多来蒸蒸汗出,吃饭、饮茶后汗出加重,胸背部及头颈部汗出如注,虽然已入冬季,但是汗出不
减,有时胸闷烦躁。患者形体丰腴,颜面红润油亮。饮食正常,多梦易醒,小便短赤,大便溏,月经正常,舌尖红、苔薄黄,脉弦滑稍数。辨证为湿热交蒸
、迫津外泄,投三仁汤加减。处方:杏仁12克,
滑石30克,
通草6克,白蔻仁10克,
竹叶10克,
厚朴6克,生
薏苡仁30克,
半夏10克,
苦参30克,
莲子心10克
,
浮小麦30克,生
鸡内金12克,
白茅根60克,生
栀子10克。7剂,水煎服,每天1剂。患者复诊时说,服药3剂,汗出减半;服药7剂,大小便次数减少,睡眠
好转,胸闷减轻。后以此方服20余剂,自汗告愈。
余某,女,22岁,在校大学生,于2012年8月10日就诊。面部痤疮5年余,虽然多方医治仍“此起彼伏”,从未间断,近1个月病情加重。面部、额头、面
颊、口唇周围痤疮满布,右侧颧部有瘢痕。饮食正常,嗜辛辣之品,睡眠不实,多做恶梦,早起口干口黏腻,小便正常,大便不爽,月经正常,舌质红、苔
黄厚,脉沉弦滑数。辨证为湿热炽盛、热毒上攻,治疗宜清热利湿解毒,用三仁汤合五味消毒饮加减。处方:杏仁12克,
滑石30克,
通草6克,白蔻仁10克,
竹叶10克,
厚朴6克,生
薏苡仁30克,
半夏10克,
金银花20克,
野菊花12克,
蒲公英15克,
紫花地丁15克,天葵子12克,
白芷10克,
大黄6 克,3剂,水煎服
,每天1剂。2012年8月14日复诊,服上药3剂,痤疮开始消退,没有新的疖肿出现,口苦口黏等症状减轻。后以该方为基础添加养血活血美容之
红花、
丹参等
,先后服药30余剂,痤疮不再出现,面部瘢痕逐渐消退。
张某,男,47岁,公司经理,于2012年5月22日就诊。小腹部及两大腿内侧皮疹有3年余,多在春夏复发,每遇喝酒后加重。饮食如常,睡眠尚可,小便
黄,大便溏,下午困顿,两腿沉重,舌质红稍黯、苔厚腻,脉沉缓。辨证为湿热蕴结下焦,治疗宜清热利湿、解毒祛疹,用三仁汤加减。处方:杏仁12克,
滑石30克,
通草6克,白蔻仁10克,
竹叶10克,
厚朴6克,生
薏苡仁30克,
半夏10克,
苍术6克,
黄柏10克,
土茯苓30克,
白鲜皮15克,徐长卿10克,
苦参30克
,
白茅根60 克。7剂,水煎服,每天1剂,并嘱用上药第三捞药渣煎水洗患处。二诊,被告知服药7剂,湿疹痒痛减轻,自觉下肢轻松。效不更方,守方50余
剂,湿疹逐渐消退,随访两个月未见复发。
因为脂肪、蛋白质的大量摄入,抗生素的过度使用,运动量不足等,不少人脾胃损伤或虚弱,运化水湿能力下降,水湿停聚,聚湿生热,湿热蕴结,气
机不利,派生出多种疾病。治疗这类湿热病,清热祛湿是治疗大法。三仁汤组方精当,宣上畅中渗下,宣畅气机,通利三焦,清利湿热,不仅能治疗湿温初
起及暑温夹湿,而且适应内科杂病。凡湿热之邪为患或多种原因导致湿热蕴结、气机不畅,且湿重于热,病在气分者皆可应用。如前述自汗案,湿热蕴结上
焦心肺,故多汗、胸闷、多梦易醒。宣上如提壶揭盖,使湿不再聚、热不再郁,热去湿孤,湿热分离,湿热从小便排出。痤疮案为标本同治。面部痤疮为湿
热之毒所致,热毒为表为标,湿热蕴结是本,用三仁汤清热利湿治其本,五味消毒饮解其热毒治其标,标本兼治才效如桴鼓。湿疹本为皮肤之痒,但见其在
表之皮疹,不见其在内之湿热,终不能治其本除其疾。选用三仁汤合二妙散清利下焦湿热,并佐以
土茯苓、
白鲜皮、徐长卿解毒退疹,辅以外治之法,内外
兼治则取效更捷。
湿热疾病,易虚易实,变化多端,随脾胃寒热虚实和体质阴阳而从化。实则邪从燥化,病在阳明而热重于湿;虚则邪从湿化,病在太阴,而湿重于热。
笔者在临床上凡有口干口渴口黏腻,渴不欲饮;脘腹胀满或食后饱胀;大便或溏或泻或黏腻不爽;舌质红,苔或白或薄黄或厚腻,脉或弦滑或滑数或濡缓等
湿热征象者,多以三仁汤加减治之,均取得较满意的疗效。
(作者供职于河南省中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