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尼埃病是因膜迷路积水所致的内耳疾病,属耳源性眩晕之一,以发作性旋转性眩晕,伴有恶心、呕吐、出冷汗及耳鸣、耳聋等症为主要临床特征,但发病时病人意识始终清楚。本病多见于50岁以下的中青年人。其病因和机理比较复杂,目前认为其发病与淋巴吸收障碍、内淋巴生成过多、内耳血管微循环障碍、变态反应、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病毒感染及内分泌障碍等因素有关。本病属于中医“眩晕”、“耳眩晕”、“冒眩”范畴。
辨治方药 本病的临床初步诊断,除上述主要临床表现外,多伴有听力下降。纯听力计检查,早期发作时多为低频下降型感音神经性耳聋,多次发作后高频区听力亦下降。
从临床辨证观察,本病多为脾肾阳虚,水饮内停,而致清阳不升,痰浊上蒙清窍而发病,“脾肾阳虚,痰饮上逆”即为该病的基本病机。因此,笔者临床诊疗该病,主要分两型辨治:
脾阳虚证 以突发或频发眩晕,恶心呕吐剧烈,耳内胀满,胸闷纳呆,头重嗜卧,舌质淡,苔白腻,脉滑或色。治宜健脾通阳,化饮降逆。予苓桂术甘汤合
泽泻汤加味。
基本方药:
白术12克,
桂枝8克,
茯苓20克,
泽泻、
代赭石各25克,炙
甘草6克。方中
白术、炙
甘草健脾益气;
茯苓、
泽泻利水化饮;
代赭石降逆止呕;
桂枝辛甘性温,配
白术、炙
甘草以温运脾胃,伍
茯苓、
泽泻以通阳利水,助
代赭石以平冲降逆。
临床辨证加减:呕吐痰涎剧者,加法
半夏、
生姜;呕吐清水多者,加炒
吴茱萸、
干姜;胸闷嗳气者,加
陈皮、苏叶;耳鸣者,加
磁石、枸杞;头痛眼花者,选加白
僵蚕、
天麻、
菊花、炒
蔓荆子等;烦躁、口渴者,选加
淡竹叶、炒山栀、
麦冬、
石膏等;素有高血压病者,选加
钩藤、
夏枯草、白蒺藜等。
肾阳虚证 眩晕发作频繁,迁延不愈,耳鸣,听力减退明显,兼有腰膝酸软,手脚发凉,下肢浮肿,梦遗滑精,记忆力减退等症;舌质淡而水润,脉沉细或弱。治宜温阳化气,滋肾熄风。予金匮肾气丸加减。
基本方药:熟地25克,怀
山药、
山茱萸、枸杞各15克,
茯苓、
泽泻、
天麻各10克,
磁石30克,
附子6克,
肉桂3克。此方可配成水蜜丸剂服用,但
磁石宜减量。方中熟地、
山茱萸、枸杞补肾固精,
山药兼补脾肾,
附子、
肉桂温阳化气,
茯苓、
泽泻利水化饮,
磁石、
天麻潜阳熄风。
临床辨证加减:小便短少而浮肿较重者,
泽泻用量加倍,另可选加
茯苓皮、
生姜皮、
冬瓜皮、车前仁等;精关不固者,选加
金樱子、
覆盆子、
芡实、
龙骨、龟板等;失眠者,选加
酸枣仁、
珍珠母、龙齿。余可参考上方加减法。
验案举隅 杨某,女,28岁,小学教师,2004年5月8日初诊。头昏、眩晕屡发已2年,多突然发作,伴有呕吐、耳鸣、乏力、出冷汗,面色苍白,颜面浮肿等。2月前曾经某综合医院西检诊患有“梅尼埃病”、“慢性肾盂肾炎”及“贫血”等。此次发剧已一周,
经中西医治疗,效果不显著,且许多药服下后反而呕吐加剧,舌质淡,苔薄白而润滑,脉细弱。诊属脾阳不运、痰饮上逆,治宜健脾通阳、化饮降逆:赭石30克,
茯苓20克,
白术、
白芍各12克,
泽泻25克,
桂枝8克,法
半夏、
天麻各10克,
吴茱萸、炙
甘草各6克,姜枣为引。此方服5剂后复诊:头昏、眩晕显著减轻,耳鸣、呕逆亦止,但仍有胸闷欲吐、食欲不振、乏力嗜睡等证。予原方加减,续服7剂后,基本痊愈;继予香砂六君子汤加减10剂调理巩固,并嘱以饮食起居调护法,以防复发。患者于2005年元月因外感咳嗽来诊时,称眩晕呕吐证未再复发。
相关链接
生活中的调养: 1.平时注意起居有常,饮食有节,劳逸有度,心态平和。保持良好的生活规律,避免过于疲劳和情绪剧烈波动,日常饮食既要讲究营养,还要清淡适量。
2.坚持适宜适度的体育锻炼。如快走、太极拳、八段锦、气功等,并可经常做一些像“鸣天鼓”之类的自我保健按摩。
3.发作期应卧床休息、保暖,避免干扰和强光刺激,进低盐低脂、易于消化的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