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瘀证与活血化瘀是当前最为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在陈可冀院士带领下,历经50余年攻关,形成了富有创新特色的理论体系,在国内外产生了巨大影响。
血瘀证与活血化瘀是当前最为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在陈可冀院士带领下,历经50余年攻关,形成了富有创新特色的理论体系,在国内外产生了巨大影响。回顾血瘀证与活血化瘀研究历程,将为我们提供深刻借鉴。
从古典中汲取 “瘀”首见于《楚辞》。瘀,积血也(《说文》),乃血行失度,血脉不通所致。通过系统学习,将血瘀证成因归纳为慢瘀、热瘀、急瘀、毒瘀、老瘀、寒瘀、潜瘀等。近年来,提出存在“毒”邪致病或“瘀毒”从化致病的病因病机,进一步拓展血瘀证理论。
从现代中延伸、创新 由于中医学对血瘀证的认识缺乏客观描述和科学界定,结合现代医学的病理生理特点,发现血瘀证与血液循环和微循环障碍、血液高黏滞状态、血小板活化和粘附聚集、血栓形成、组织和细胞代谢异常、免疫功能障碍等有关。该研究紧扣现代生命科学前沿,其内涵研究从血液流变学到炎症相关性,再到基因蛋白组学水平,不断深入。
规范血瘀证辨证、诊断 从上世纪80年代起,陈院士即开展血瘀证诊断标准及定量诊断研究,影响深远。其中1986年的诊断标准运用最为广泛,1989年的血瘀证计量诊断标准首次采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得出,对提高中医临床研究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创新血瘀证治疗 病证结合治疗血瘀证是陈院士从战略高度出发提出的有效应用中医药辨治现代疾病的依据。如今,活血化瘀防治心脑血管病理念深入人心,在此基础上衍化而成的理气活血、益气活血、化痰活血等使活血化瘀方法得到不断拓展,临床疗效进一步提高。
研制血瘀证新药 陈院士还对多种活血化瘀中药有效成分和部位进行深入系统研究,研制治疗心脑血管病的新药30种,自主开发10种。其中,芎芍胶囊是国内第一个获得预防冠心病介入治疗后再狭窄II期临床批件的新药。是从经典方剂中研发新药,从复方中提取有效成分的典范。
活血化瘀研究硕果累累,形成了对传统中医理论的全方位现代解读,推动了中医药现代化进程,成为中医、中西医结合史上的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