铲除医疗“红包”需标本兼治

       由深圳市政府投资35亿元兴建、深港双方共同组建团队管理的香港大学深圳医院近日正式试业。港大深圳医院对“红包”、回扣等医务人员的灰色收入持零容忍态度。
       由深圳市政府投资35亿元兴建、深港双方共同组建团队管理的香港大学深圳医院近日正式试业。港大深圳医院对“红包”、回扣等医务人员的灰色收入持零容忍态度。一方面,“打包”收费的制度让医生灰色收入无“空隙”,另一方面,“不收红包”条款被明确写入合同,一旦违规即开除处理。医务人员的医德考核结果将作为续聘、薪酬、晋升以及评选先进工作者的重要指标。
       卫生行业中的收受“红包”、“大处方”、药品回扣等腐败现象早已是一个“公开的秘密”。此前,国内许多地方的卫生主管部门为了杜绝医疗服务中收受“红包”现象,早就陆续出台了一系列严禁规定和惩处办法,并对少数“害群之马”作出纪律处分。对于“红包”顽痼的治理,从中央到地方三令五申禁止,屡出重拳。但给老百姓的感觉仍是雷声大雨点小,只伤及皮毛,未动其筋骨,“红包”照样拿,回扣照样给,医疗行业的不正之风并未根本好转。
       长期以来,“红包”现象屡禁不止,且呈现出愈演愈烈之势,其行情不断看涨,范围不断扩大。如一个小阑尾炎手术,过去送个小礼品意思意思就足够了,现在奉送上数百元乃至上千现金也不足为怪了:做外科手术,以往只是给主刀医生送“红包”,现在则扩大到助理医生、护士、麻醉师一个都不能少。要知道,病人动一次大手术除了要支付昂贵的手术费用外,还要承担额外的“红包”支出,在经济上可谓是雪上加霜,精神上的压力更是苦不堪言。对于医生收受“红包”现象,人们早已司空见惯,见怪不怪了,一些病患者家属甚至到了不送“红包”心里就感到不踏实的地步。
       尽管对于拿“红包”现象,无论是卫生主管部门还是医疗机构历来都是明令禁止的,但人们对于历次整顿医疗行业不正之风的举措,能否攻克医生收“红包”这一顽痼仍心存疑虑。因为,收受“红包”似乎早已成为医疗行业的“潜规则”,不同岗位的医生都有自己的“生财之道”。一些医护人员对于送“红包”的患者自然是格外“关照”;而一些患者及家属则认为医生只有收了自己的“红包”之后,才会专心致志地诊断或做手术,如果医生不收自己的“红包”就会马马虎虎不负责,于是乎,必然会步入“不拿白不拿,拿的属正常,不拿属另类”的怪圈。
       收受“红包”无疑是一种行业腐败。对于医护人员来说,救死扶伤是其本份和天职,倘若将其份内之事与金钱搭上关系,不仅有损病患者的利益,而且更损害了医生“白衣天使”的形象。可以说,日益严重的“红包”现象凸显出两个问题:一是医患关系已经出现了较为严重的对立局面,医患双方存在着严重的隔膜,医生与患者之间有一种不信任的危机;另一方面,医疗机构内部在分配上存在着严重的平均主义和“大锅饭”现象,优质的医疗资源缺乏,难以满足病患者的实际需求,一些业务能力强的医生劳动价值并不能从工资收入上得到体现,而“红包”恰恰能弥补这方面的不足,因为谁的名气大、医术高,来找他的患者自然就多,其收受的“红包”也有可能多。
       有鉴于此,找到了“红包”这一顽痼的成因,有必要有的放矢,对症下药,而要彻底根除医疗行业中送“红包”现象,有必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大力开展医德医风教育,重塑“白衣天使”形象,通过宣传教育,严肃政纪,端正行风等多种手段,整肃医风,重塑医德,对于强拿索要“红包”的医护人员,依照规章制度严肃查处,决不护短。如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对红包“零容忍”值得效仿;二是进一步整合医疗资源,按照市场经济规律改革手术收费制度,引导患者及家属树立正确的就医观,不要主动地用“红包”开路,而是根据医生医术水平的不同,分成不同的收费档次,明码标价,让医患双方自由选择,患者可以根据自身的经济条件选择医生,才有可能从根本上铲除“红包”滋生的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