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方药莫死记硬背

       

       来源:河南省医学科学普及学会

           我的父亲李景唐要求我,学中医不能死记硬背药性赋、汤头歌,要重点学习药物的四气五味、性味归经,要掌握方剂的君臣佐使,理解它的相反相成,达到对立的统一。熟悉有效的处方,记住处方的方义组成及主治、功能、君臣佐使,它的主药是什么。比如李东垣的补中益气汤,治疗中气虚弱、气虚下陷病症,君药是黄芪,臣药是党参白术、炙甘草。因为肺主一身之气,黄芪主要是补肺、补气的;党参、炙甘草白术是益气健脾的,脾又为气血生化之源,培土可以生金;在健脾的基础上也要注意滋阴,用当归陈皮是佐药;柴胡升麻升阳以促使气机上升,是使药。
       方剂里面的药物有“正佐”和“反佐”关系。药物和君药、臣药作用相反,是“反佐”关系;药物与君药、臣药作用基本相同,是“正佐”关系。补中益气汤里陈皮当归就是“反佐”关系。“反佐”是防止方剂中的药物发生副作用。补中益气汤因为有黄芪党参,可能引起腹胀和伤阴,用陈皮“反佐”,补而不滞;当归滋阴养血,防止黄芪党参、炙甘草等补气而伤阴。
       另外,学习本草要了解四气五味归经。就药味的来说,它归属哪一经(酸易入肝,咸易入肾,苦易入心,甘易入肺,辛易入肺)、走上还是走下(如羌活偏于走上肢,独活偏于走下肢;黄芩偏于走中上焦,黄连走全身)、苦寒或大辛大温的程度等,都需要熟练掌握。当然,用药是一种临床经验,多临证才能熟练应用。
       学习方剂还要注意药物的用量,用量不合适会起反作用。如黄疸病内蕴湿热,茵陈利胆消黄,一位医生用了200克,结果黄疸没退,反而出现腹水。这是因为茵陈苦寒伤脾,损伤了脾阳,脾不运化,水湿不能排泄。因此在君臣佐使的基础上,药物的用量必须根据病理、药性掌握,用量并不是越多越好。在药量上还要掌握慢性病和急性病的关系,治疗急性病时要敢于用药,有胆有识;治疗慢性病则要有方有守,用药以轻灵为主;对体质虚弱的患者,用药以轻为主。
       另外,学方剂者要重点掌握常用方,如“三宝”(安宫牛黄丸、至宝丹、紫雪丹)多用于救急和醒脑开窍清热,治疗疑难杂症;名方(逍遥散、补中益气汤、归脾汤、香砂六君子汤、五苓散等)要熟记,不但会用而且要灵活掌握变化。
       (李振华/口述  郭 文  李郑生/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