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国华:帕金森病人的良友(下)

         帕金森病的另一个特点是可能伴随病人的一生。从发病到生命结束可能有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在这漫长的过程中,病人本身的体质在发生变化,病情也在发生变化,所以在不同时期帕金森病的治疗方法也应该有相应的变化。赵国华不赞同帕金森病人一开始就用西药,到最后还是用西药。他通过长期的临床观察和总结,在1997年提出了“老年颤证分期治疗三法 ”的观点。这可能是最早的、不同于现代医学的对帕金森病分期治疗的学术观点。
       西药是把“双刃剑”
       西药在治疗帕金森病中是把“双刃剑”,可以在一定时限内明显改善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但耐药性和毒副作用以及迟发性神经毒性可能会给患者带来更大的痛苦。 60岁以下的帕金森病人一开始就用西药,不到10年的时间就会耐药,可能65岁以前服用西药就无效了,到了老年期内科治疗的无奈会导致生活质量更低。因此,赵国华不主张60岁以下的帕金森病人服用西药。他说:“60岁以下的病人还可能有20多年的生存时间,不用西药不是不用药物治疗,而是采用毒副作用较小的中药治疗和采用一些非药物治疗方法,针对每位病人的具体情况,制订个体化治疗方案,这个方案可以是5年计划或10年、20年的长期治疗计划。医务人员应该尽可能科学地安排帕金森病人的治疗计划,使之在自然寿命时间内尽可能保证生活质量。”
       权衡利益风险比
       帕金森病的第三个特点是进行性加重。目前学术界认为所有的治疗方法不能阻止帕金森病的进展,赵国华认为在此前提下有两个问题需引起注意——
       一是治疗的利益风险比。在中西医都不能根治的情况下,医生和患者首先要考虑的是治疗所产生的利益风险比。在利益大于风险时,病人承担一点可以承受的风险是值得的,反之,就是不值得的。
       二是患者要有正确的认识和积极的态度。目前的医疗水平还不能根治帕金森病不等于帕金森病是不治之症,中西医治疗的方法还是很多的,在不同程度上可以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目前已有很多有效的治疗方法和药物,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会不断有更好的方法和药物诞生。赵国华建议帕金森病人,要有“既来之则安之”的冷静思维,既然患了这种病,就要与其作斗争,积极治疗,努力提高生活质量。可以在医生的帮助下通过详细记录自己的病情过程和应用相关量表评价,进行比较来评价治疗效果。如半年或一年没有明显加重就是有效果,两年或三年没有加重就是明显效果。病人往往希望帕金森病的疗效像退热一样达到完全正常,这在目前或短期内是不可能的。
       医生要有点心理学知识
       赵国华说,诊治帕金森病要有一点心理学知识。帕金森病人中的老年患者居多,大多数都有不同程度的孤独感或穷困感,心理活动非常复杂,除疾病本身带来的肉体上的痛苦外,在精神上也可能是处于一种凹地,医生的一言一行可能对病人起到莫大的作用。因此,医生在诊治帕金森病人的过程中,要运用一些心理学知识,如心理支持疗法来进行一些劝慰和鼓励,有时会取得比药物更大的作用。
       赵国华常说:一名医生能把医患关系转换为朋友关系是一种艺术和学问,这种艺术和学问专业教科书上是没有的,需要医生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去领悟。
       赵国华面对病人有问必答,用自己掌握的医学知识,为病人答疑解惑、排忧解难。他一般接诊一位病人的时间都在半个小时左右,每次门诊只挂10个号。有人说他看病太慢,他说:“病人挂你的号就是对你的信任,病人对医生抱着很高的期望,作为一名医生不能让病人失望。当然也不是什么病你都能治好,但一定要尽心,把病人当做朋友对待。”赵国华的病人朋友很多,经他诊治的帕金森病人都说,赵国华教授真是我们的良师益友!(关  伟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