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晕、项强、苔微黄腻、舌暗

【医家】孙伯扬
【出处】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粹
【关键词】头晕、项强、苔微黄腻、舌暗红、脉弦滑、恶心、舌脉、劳累、痰、肝郁化火、痰热上扰、高血压病、动脉硬化、高血压、脉滑细、舌尖红、胸闷、痰热、头胀、畏寒、多梦、纳可、
【内容】
赵某,男,51岁。
初诊:1990年11月17日。
主诉及病史:患高血压10多年,血压多在24~22.6/16~14.6kPa,常感头晕脑胀,甚则影响工作。经某医院检查:血脂偏高。双眼视网动脉硬化Ⅱ期,诊为Ⅱ期高血压病。经服中西药及针灸年余不效,即来北京中医医院诊治。
诊查:头晕胀劳累后加重,甚则摇头项强,烦急多梦,腿软无力,纳可,饮不多。苔微黄腻,舌暗红,脉弦滑细。血压22.6/14.6kPa。有吸烟嗜茶习惯。
辨证:肝郁化火,痰热上扰。
治法:平肝潜阳,清化痰热,佐以熄风。
处方:天麻钩藤汤加减。明天麻10g钩藤15g菊花12g石决明30g白芍30g白蒺藜15g怀牛膝15g川断15g石菖蒲8g远志10g坤草15g豨莶草30g
二诊:上方服7剂,头晕胀消失,仅在劳累、动怒后小有晕胀,仍有摇头、晨起时恶心,胃喜暖,胸部凉感,腿软无力未减。苔微黄腻,舌尖红,脉滑细。原方去白芍、牛膝,加半夏15g、橘红10g、茯苓15g、生姜3片,以增加温胃化痰之力。
三诊:上方继服7剂后,头晕头胀未作,血压较稳定,多在19.95/11.97kPa,仍有恶心,且有胸腹凉感,但手足心觉热,摇头仍不能控制,舌脉同前。据证改予养血温中化痰和胃法。
处方:白芍30g大熟地20g半夏15g熟附片20g天麻10g白蒺藜15g陈皮10g茯苓15g川芎10g菖蒲10g远志10g豨莶草30g生姜3片
四诊:再服上方7剂,未见有头晕胀,血压亦较稳定,胸腹凉感明显好转,但项强未除,摇头仍不减,紧张时尤甚。苔微黄腻,舌暗红,脉弦滑细。再以养血熄风滋阴潜镇为主治。
处方:白芍30g川芎10g赤芍15g地龙10g元参15g生牡蛎30g白蒺藜15g天麻10g龟甲30g夜交藤30g陈皮炭10g全蝎3g钩藤10g甘草8g
五诊:上方又服7剂,项强除,摇头亦减,目珠微红。舌脉同前。上方去陈皮炭,加丹参20g、决明子15g、泽泻15g、泽兰15g,接服7剂后,患者谓此方效最佳,近1周感全身舒适,头脑清爽,睡眠好,摇头基本已止。随将本方3倍量配蜜丸10g重,早晚各服1丸,以巩固疗效。
按语:细观本案,理法方药并不够严谨,且三易其法,而在方中又有半夏、附子一对反药,但疗效甚佳。随访2年血压平稳,精力亦较佳,正常工作,无明显不适,并补述:①服有反药方后,胸闷畏寒除;②服有全蝎方后,项强愈;③服养血熄风药方后,摇头未再发作。故录此案,供同道研讨。
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