汗出、脉虚弦、阴虚、苔淡、
【医家】杨浩观
【出处】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粹
【关键词】汗出、脉虚弦、阴虚、苔淡、盗汗、肾精不足、肝阳上亢、小便频数、水不涵木、脉沉细、舌淡红、气耗散、中风、纳可、苔黄、头晕、五脏、虚热、肝热、肝火、
【内容】
李某,男,65岁。
初诊:1991年7月12日。
主诉及病史:十余天前晚间酒后当风,次日凌晨四五点寐中大汗出,身如水洗,此后每于凌晨四五点钟汗出如洗,伴背后灼热、头晕、行步不稳、小便频数。患者半年前中风,口眼?斜,已临床治愈。
诊查:脉虚弦尺弱,舌淡红,苔黄润。
辨证:肾精不足,肝木失养,阳热亢盛。
治法:平肝潜阳,清热坚阴。
处方:生珍珠母30g 生石决明30g 生龙牡各30g(上药用布包,先煎)杭白芍20g 明天麻20g(单煎) 地龙20g 怀牛膝25g 黄芩20g 大生地黄30g 肥知母20g 大秦艽12g 白薇12g 地骨皮30g 五味子10g 五倍子15g 桂枝尖10g 甘草10g 3剂水煎服。
二诊:1991年7月15日。药后汗已减,头不晕,行步稳,二便调,脉沉细,苔淡涩。原方去地骨皮,继服4剂。
三诊:药后汗大减,仍寐不实,纳可,脉虚弦尺弱,苔淡黄。前方去桂枝、白薇、秦艽,加白僵蚕15g、大玄参30g、龙胆草8g。3剂后汗止,随访2个月未复发。
按语:凌晨为阴气渐衰阳气已动之时,四五点钟为寅时,属木,应于肝。肝体阴用阳,主升主动。今患者年已八八,阴精已亏,水不涵木,肝阳上亢,复因饮酒,助阳生热,腠理开泄,阳热迫津外出,故见寅时汗出如洗。方中重用生珍珠母、生石决明、生龙牡、杭白芍、明天麻平肝潜阳为主,黄芩、知母、生地、秦艽、白薇、地骨皮清热坚阴为辅。地龙清肝热,牛膝降肝火,五倍子、五味子收敛固涩,防津气耗散,桂枝配白芍以调和营卫,均为佐使。患者盗汗而手足心不热,仅背后灼热,此为阳热蒸腾明矣,故复诊去地骨皮、白薇、秦艽诸清虚热之品,重用僵蚕、玄参、龙胆草,仍在平肝清热,方证相应,终获全功。盗汗多属阴虚,然亦有阳热之证,不可为阴虚限定耳目,临证须详察四时五脏阴阳,谨守病机,各司其属,有无求之,当补则补,当泻则泻,是谓至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