呕吐、恶阻、脾虚、吐、上热

【医家】姚甫
【出处】宝鸡市老中医经验选编
【关键词】呕吐、恶阻、脾虚、吐、上热下寒、妊娠恶阻、妊娠呕吐、脉弦细、苔薄白、虚寒、痰涎、头晕、口渴不欲饮、湿、寒热错杂、渴不欲饮、久痢不止、胃纳不佳、午后身热、饮食无味、大便稀溏、手足温、腹痛、寒热、恶心、食少、蛔厥、大热、倦怠、眩晕、脉细、心烦、痛经、妊娠、温燥、胃虚、伤寒、嘈杂、水饮、苔白、吐逆、吐蛔、痰饮、燥、痰、虚、
【内容】
张某某,女28岁。住拢县东南公社高庙大队。81年10月找姚师就诊。停经两月,开始胃纳不佳,饮食无味,倦怠嗜卧,晨起头晕恶心,干呕吐逆,口涎增多,时或吐出痰涎宿食。经服中药温胆汤等未愈。渐至水饮不入,食入则吐,所吐皆痰涎清水,稀薄澄彻,动则头晕,呕吐增剧。姚甫诊治。脉细而滑,苔白而腻。脉证合参,一派虚寒之象。遂拟干姜5克 党参10克 半夏5克 水煎,日一剂。连服三剂呕吐大减,始能进食,尽四剂呕吐俱停。但饮食尚少,继以香砂六君汤调理而安。后顺产一男孩。
按 姚师体会此方应用对象,当以《医宗金鉴》所指的“胃中素有寒饮”为准则。而胃有寒饮,必由于脾虚运化无权,此种脾虚又当责之火不生土。因脾为湿土,职司运化五谷为精气而主升;胃为燥?土,职司纳谷而主降。今脾虚不为胃行其津液,则胃阳不降。痰饮赭留胃中,上逆而为呕。故本方以干姜大辛大热,温中散寒;佐以人参补其中土之虚而治本;兼用半夏之辛温燥湿,和胃褚痰,以止上逆之呕吐。三药皆入脾经,而干姜兼能入肾,所谓暖火以生土。药仅三味,组织严密,标本兼顾,用于虚寒之妊娠恶阻,实有药到病除之妙。
干姜人参半夏汤(丸)方出《金匮·妇人妊娠病脉证治并第二十》,云:“妊娠呕吐不止,干姜人参半夏丸主之”。《医宗金鉴》注曰:“妊娠呕吐,谓之恶阻。恶阻者,谓胃中素有寒饮,恶阻其胎,而妨饮食也。”姚师曾用本方治疗属于胃虚有寒之妊娠恶阻及由于胃有寒饮而致的腹痛吐逆、眩晕、痛经证等,收效都很满意。
陈某某。男53岁。陇县东南公社梁家村大队人。患者有吐蛔虫史,最近月余,每日早饭后即呕吐饮食涎沫,其味酸苦,嘈杂心烦,一直延至下行1-2时方止。致每日不敢早餐,曾服止呕药罔效。于1973年5月1日姚甫诊治。手足发厥,上热下寒,口渴不欲饮,食少肌瘦,大便稀溏,午后身热面赤、苔薄白,脉弦细。症属肝逆犯胃所致。用乌梅丸转枢厥阴。处方如下:
乌梅15克 党参12克 细辛5克 桂枝5克 附片6克干姜5克 黄连4克 黄柏6克 当归6克 花椒5克 法夏10克
煎服三剂,病大减轻。后用原方丸服至半月后,呕吐已平,手足温和,饮食渐增。又处以下方调理。
党参 白术 山药 莲肉 酒芍 川芎 神曲各30克炙草9克 扁豆4克
九味为末,姜汁打神曲糊丸,如梧子大。每服60丸,空心开水送下,每日二次。药尽病愈。
按 姚师受陆渊雷先生《伤寒论今释》乌梅丸项下之案例启发,经临床反复实践,体会到乌梅丸在方剂书中虽列在驱虫剂内,但实际效用并非专为杀虫而设,而是治疗厥阴经寒热错杂蛔厥证?的代表方剂。用以调理寒热,和胃止呕及久痢不止,均有捷效。特别是治疗呕吐有奇效。但其证必以肝逆犯胃为指征,夹有手足发厥,上热下寒,渴不欲饮,苔薄白,脉弦细等证。


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