瘀、水肿、端坐呼吸、呼吸急

【医家】张云鹏
【出处】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粹
【关键词】瘀、水肿、端坐呼吸、呼吸急促、舌质暗红、心房纤颤、心力衰竭、腹胀、肾衰、胸腹痞满、心肾阳虚、烦躁不安、小便不利、下肢浮肿、脉络瘀阻、四肢不温、全身浮肿、神情淡漠、风湿性、气欲绝、舌苔少、心脏病、小便涩、心悸、病后、胀满、苔少、口唇、胸闷、腹水、浮肿、无尿、呻吟、湿、虚、郁、
【内容】
胡某,女,51岁,已婚。
初诊:1981年5月6日。
主诉及病史:1965年诊断为风湿性心脏病,近半个月来浮肿加重,近5天无尿,腹胀难忍,腹水日增,神情淡漠,呼吸急促,昼夜不能卧床,扶坐床边,呻吟不已,心悸,烦躁不安,四肢不温。曾用利尿、强心、抗菌药物,效果不显。
诊查:端坐呼吸,不能卧床,腹部移动性浊音阳性,肝肋下5 cm,剑突下7 cm,端坐呼吸,不能卧床,腹部移动性浊音阳性,肝肋下5cm,剑突下7cm,口唇指趾紫绀,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两下肢明显凹陷性水肿。心电图提示:心房纤颤。实验室检查:5月5日检查非蛋白氮64mg%(正常值35mg%),肌酐2.36mg%(正常值1~2mg%),尿酸12mg%(正常值2~4mg%)。西医诊断:风心病二狭二闭,心房纤颤,心力衰竭Ⅲ级,并发肾衰。舌质暗红,舌苔少,脉象沉细而散。
辨证:心肾阳衰,水邪泛滥,脉络瘀阻,阳气欲绝。
治法:温阳逐水,理气化瘀。
处方:制附子90g(先煎)肉桂15g葶苈子10g(包)黑白丑15g黄芪50g木香10g大腹皮20g益母草30g丹参50g茅根50g白术15g砂仁10g后下)桃仁10g五加皮15g茯苓60g红枣5枚2剂
二诊:服中药后,解出小便200~300ml,但腹仍胀满,脉仍沉细而散,小便涩而不畅。治以温阳逐水,理气化瘀,攻补兼施,益气固脱。
处方:制附子90g(先煎)肉桂15g葶苈子10g(包)黑白丑15g黄芪50g木香10g大腹皮20g益母草30g丹参50g茅根50g白术15g砂仁10g(后下)桃仁10g五加皮15g茯苓60g红枣5枚吉林红参15g石韦20g琥珀末6g 2剂
随访:5月9日,近2天日尿量约200ml,胸闷,腹胀,舌质暗红,苔少,肝脏郁血明显,故加地鳖虫10g,以活血软坚。5月16日,日尿量增为500ml,水肿有好转,制附子剂量逐步减少。
5月23日化验:血非蛋白氮40mg%,肌酐1.94mg%,尿酸4.1mg%。上方加减,连服17剂后,下肢浮肿消失,每日尿量约7 00ml,精神转佳,食欲增进,已脱险境。
按语:水肿与心、肺、脾、肾诸脏功能障碍有关。风心病后期,可见心力衰竭,严重者可延及肾衰。中医认为:多属阳气衰微,水湿泛滥,气机升降失常,症见全身浮肿,胸腹痞满,呼吸急促,小便不利,为本虚标实之证,急予扶正兼祛邪,温阳与逐水并用,挽生命于顷刻。本案为绝病类的心绝、肾绝。“绝”乃体内精气、真阳、阴血等消耗殆尽,脏腑及其所司之功能已完全衰竭所致。古人曾将其具体归纳为“五绝”。今心肾阳虚,水邪泛滥,犯肺及脾,肝脉瘀阻,心肾阳气将绝,非用大剂不可。故予附子、肉桂温心肾之阳;葶苈子、大枣以泻肺逐水;黄芪、白术、茯苓益气健脾利水;黑白丑、五加皮、大腹皮逐水消胀,木香、砂仁调畅气机,桃仁、丹参、益母草化瘀利水。本方为攻补兼施,扶正不碍邪,攻邪不伤正,扶正以温阳为先,祛邪以逐水为主,两者并行而不悖,各司其道而奏效。
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