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肩凝、足阳明经、手阳明

【医家】关吉多
【出处】中国当代针灸名家医案
【关键词】痛、肩凝、足阳明经、手阳明经、风寒湿邪、得热痛减、压痛、苔白、舌淡、脉缓、肩痛、刺痛、
【内容】
肩凝症(肩周炎)
王××,男,52岁,干部。1987年12月初诊。
主诉右肩疼痛1年,活动受限10个月。
病史患者1年前始发右肩疼痛,得热痛减,受寒或上臂受振动时加剧,继而出现右上肢活动受限,生活不能自理,经成都市某医院针灸按摩治疗后效不显,故求治之。
检查右肩痠重疼痛于上臂受振动时加剧,并伴刺痛,右上肢活动度:上举70°(仅能摸右耳),外展60°,屈肘内收时手达左锁骨内缘,背屈后伸时触及骶部,右侧天宗穴压痛。舌淡,苔白,脉缓。
诊断肩凝症(肩周炎),风寒型。
治疗祛风散寒,通经活络。
取穴:梁丘(右)。
操作:选取右侧梁丘穴,施以指针,得气后嘱患者活动肩部,即述肩痛略减,继而强刺激针刺梁丘(右),再活动右肩,留针30分钟,其间捻转行针3次,并嘱病人不时的活动上臂,隔日1次,12次为1疗程。
初针病人自觉上臂轻松,已能上举180°(过头摸左耳),痛大减,患者和旁人皆惊叹不已。取针后6小时疼痛稍有反复,遂继续针治。1疗程后痛已大减,活动范围加大,能自理生活,但上臂内收、外展及后伸时仍牵掣肩周作痛,故加针右侧血海、天宗穴,方法同上。经治2个疗程,患者右肩疼痛基本消失,功能障碍明显改善,右上肢活动近如常人:上举180°,外展80°,内收能摸左肩,后伸触及背部胸椎水平。
按语作者选取梁丘治疗肩凝症,其临床疗效优于一般的局部选穴和循经取穴方法,为其宝贵的独特经验之一。肩凝症多为风寒湿邪侵犯肩部之阳经脉,阳明为多气多血之经,三阳经之病变可先从阳明论治,且手阳明经筋“绕肩胛”,其病则“肩不举”(《灵枢·经筋》)。梁丘为足阳明经之郄穴,刺之可疏达阳明经气血,治疗上臂外侧、后侧及肩上、肩后疼痛和上臂内收、上举不利者疗效较好。又因“筋会阳陵”,针之可舒筋止痛,故可与梁丘交替使用。若上臂内侧和肩前疼痛及上臂外旋、外展、后伸欠利,乃病及三阴经脉,当选血海或阴陵泉通调阴经气血。此为上病下取之法,其针刺方法较特殊,须注意:①先施指针,若效则行针刺,不效则不宜使用此法,改用一般取穴法。②针刺时针尖方向朝上,令针感上行则疗效尤佳。③刺激量大,令酸麻胀感保留持久。④须同时配合肩部适度的主动活动,旨在通经活络。⑤若病疾顽固,需加针局部穴位。
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