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下垂、中气下陷、下坠感、

【医家】吴秀锦
【出处】中国当代针灸名家医案
【关键词】胃下垂、中气下陷、下坠感、嗳气、虚、中气不足、神疲乏力、有齿印、舌体胖、胀痛、消瘦、中气、苔白、食后、便秘、胃缓、
【内容】
胃下(胃下垂)
刘××,男,48岁,干部。1981年4月6日初诊。
主诉腹部胀痛1年半。
病史患者平素常嗳气,食后有胃下坠感,需平卧约20分钟后才好转。每餐饭量由4两渐减为1两左右,形体日益消瘦,神疲乏力,便秘。
检查舌体胖边有齿印,舌质色淡,苔白略厚,脉右寸关弱。穴位触诊发现双侧足三里至阳陵泉共有3个纵向的条索状反应物和9个梭状反应物,左侧阳陵泉后方又有一串珠状反应物,中脘有一梭状反应物,左侧胃俞凹陷,×光钡剂检查见胃下极在髂嵴联线下16cm。
诊断胃下(胃下垂),中气下陷型。
治疗调理脾胃,补益中气。
取穴:胃俞、足三里。
操作:二穴轮流使用,用羊肠线埋线法。
初诊时取胃俞,3天后嗳气明显减轻,胃下坠感也好转,食量开始恢复。10天后作第2次治疗,取双侧足三里埋线,又10天后复取胃俞作第3次埋线。经3次治疗后,诸症基本消失,食量已增为每餐150g,钡餐复查见胃已回升9cm。半年后随访疗效巩固,体重增2.5kg,生活、工作照常。
按语胃下垂中医称之为“胃缓”,是由于严重的中气不足,即中气下陷,其胃壁肌肉松弛无力,经久难愈。故治疗宜用持续的补法以提高疗效。穴位垂直埋线是将一小段羊肠线用针植入穴位组织内(肌肉或皮下),它压于组织上,作用似慢按,故为补法。羊肠线连续停留多天方完全溶化吸收,吸收后又可再植入,故对顽固虚证是目前较理想的针灸办法。作者用此法治疗多种顽固的虚证均能取得较好效果。
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