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高专如何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

       就业能力一直是涵盖专业技能、工作意识、个人修养等多种个人素质技能的集合,是学生自我成长和家庭学校教育等综合影响下形成的学生基本能力素养之一。
       就业能力一直是涵盖专业技能、工作意识、个人修养等多种个人素质技能的集合,是学生自我成长和家庭学校教育等综合影响下形成的学生基本能力素养之一。随着高校的扩招,社会就业竞争的逐渐剧烈,大学毕业生就业、待业总人数比例的逐步扩大,大学生就业能力的高低也逐渐成为检验、衡量高校办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准。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积极探索符合形势发展的新路子,以加强教学改革为龙头,以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为核心,以强化就业指导为引领,多措并举,以增强学生就业的竞争力,开拓出一片新时期中医药高专办学的新天地。
         明确目标,夯实基础
       该校以学生为主体,树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的服务观念。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兴趣和已有的知识、技能和经验等,在坚持专业理论“必需、够用”的原则下,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这样既能满足学生毕业后上岗的需要,又能满足转岗及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同时,该校还注重学生的人文教育和职业意识培养,以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学校还先后与当地劳动保障部门联合组织“保健按摩师”、“育婴师”、“养老护理员”等专业技术岗位资格培训,并鼓励参加专升本考试,提高学历,以提高就业竞争实力。同时,在班级管理中,注重培养竞争意识和竞争技能,如在班干部的选用上,实行班长责任制;并经常组织有关知识、专题演讲等各种竞赛活动。
         转变观念,树立服务意识
       该校转变就业指导工作观念,牢固树立服务意识,把毕业生从过去的被分配对象转变为服务对象,一切以学生为中心,树立起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强调开发人的潜能,以人的可持续发展为第一需要的教育理念。“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明确就业指导的真正涵义不是送给他们一份工作,而是要帮助他们充分认识自己的潜能,去发现、培养和提高自身的就业竟争力,特别注重任何时候都要为学生的成人、成才服务。
         加强指导,建立分阶段就业指导体系
       就业指导是一个系统工程,该校将就业指导工作贯穿学生求学的全过程,从学生入学开始就注重对“产品”的设计,并不断加工润色,使其成为社会需要的合格“产品”。学校的就业指导体系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第一阶段,通过开设职业教育课程,着重讲授职业生涯的认知和规划,初步明确所学专业与职业的关系,以及所属行业的工作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同时,通过职业生涯规划的辅导和有关素质测评系统的应用与分析,帮助学生发现和了解自己的性格、兴趣和专长,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职业理想,帮助他们结合自己所学的专业,制定出符合个人成长与发展的目标;第二阶段,根据学生在基本能力培养过程中表现出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设计和职业发展规划的修正,着重职业定向,使其逐渐明确并最终确定自己就业的方向和目标,以及为实现就业的目标应该努力的方向;第三阶段,加强对就业形势、就业政策、方针的宣传及择业技巧等方面的指导,着重职业指导和就业服务,指导毕业生了解求职择业的程序和面试时应该注意的问题,提高毕业生的应变能力。
         拓宽就业新渠道,搭建有效信息平台
       目前,就业市场上的就业信息缺乏有效的整合,信息的有效性和时效性差。为改善这种状况,该校积极为毕业生收集就业信息,最大限度地实现毕业生求职与用人单位招聘环节的直接对接,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
       首先,落实校系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就业服务工作更加深入细致。学校适时调整校系两级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增强就业指导课的针对性和时效性,指导学生做好职业发展规划。不断完善就业信息平台的建设工作,确保就业信息快速、准确地传递到每个毕业生;通过举办专题讲座、政策宣讲会、咨询接待日、模拟招聘会等多种形式,做好毕业生的思想教育和引导工作,提高毕业生就业能力。
       其次,根据专业特点,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机制在毕业生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学校通过举办各类型招聘会,为毕业生提供更多的机会,让毕业生不出校门就可以与用人单位进行双向选择,大大降低了毕业生就业成本,提高了毕业生的就业率。还帮助应届毕业生积极参加“就业项目”,鼓励他们调整就业期望值,或自主创业,或到城乡基层、中小企业工作,多渠道施展自己的才能。学校通过转变毕业生就业观念,多方位拓展就业渠道,极大地提高了毕业生的就业率。
       第三,认真做好毕业生跟踪调查工作。由校领导带队,相关部门参与,深入到全国各地,加强与政府主管部门的联系,走访用人单位,回访毕业生;利用QQ群或飞信群,与毕业生建立长期的通讯联系,及时跟踪毕业生成长信息。同时,实行毕业生就业率统计报告和就业工作奖励制度,每年3~5月实行月报制,6月份实行周报制,年底对学生就业工作表现突出的单位予以奖励。
       第四,加强与用人单位的长期合作,确立稳固的就业基地,确保稳定的就业信息源。实施请进来的方针,将用人单位邀请到学校,为双方搭建更多、更加直接有效的供需见面、双向选择平台。主动走出去,努力开辟新的就业渠道,开发潜在用人市场。努力实现全员化就业服务体系,动员全院教职员工关注学生就业,关心学生就业,积极为毕业生就业提供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