脓毒症发热的治疗,不能单纯地依据传统辨证方药治疗,而临床所见的脓毒症发热,均为重症感染发热的范畴,一般热势高,病程持久。因此在辨证原则不变情况下;需灵活变通,调整处方用药。
体温上升期 此期是发热的初始阶段,临床表现恶寒发热,头身痛、鼻塞无汗等,在中医学中属表热证,卫分证,是邪热侵犯体表,卫阳被郁阶段。
治宜:清热解表
处方:银翘散加减
金银花40克,
连翘15克,
薄荷10克,
竹叶10克,
牛蒡子20克,生
甘草10克,
芦根50克,生
石膏40克。
加减:热甚者加
黄芩15克,
板蓝根20克;渴甚者加花粉20克;咳嗽重者加杏仁10克,贝母10克。
高热持续期 此期是发热处于高热持续阶段,表现壮热目赤烦渴,汗出恶热等,也是机体代谢及生理功能影响最严重时期,其前期属于中医气分证,是正气盛邪气实的阶段,其后期是中医的里热证、营分证和血分证,是邪热入里阶段。
治宜:清胃解热生津(气分证)
处方:白虎汤加减
生
石膏50~100克,
知母20克,生
甘草10克,粳米20克,
芦根20克,
葛根20克。
加减:卫气同病者加
金银花50克、
连翘15克;卫病同治;体弱脉虚者,加
太子参益气生津;便秘者加
大黄15克,引热下行,泄热通便。
治宜:清营凉血泄热(营分证)
处方:清营凉血汤加减
水牛角30克,生
石膏50克,
滑石20克,
玄参20克,
升麻10克,生
甘草10克,生地20克,
白芷15克,
葛根15克,
金银花30克,
寒水石20克,
牡丹皮10克。
加减:便秘者加生
大黄15克;口渴者加
天花粉20克;
麦冬15克;湿重者加
藿香、
佩兰各15克,尿赤者加
木通10克,
车前子20克。
体温下降期 此期由于发热激活物的减弱或消失,使体温调节
中枢的调定点逐渐恢复到正常水平,表现低热,口渴少津,纳少等,中医认为此时为正盛邪衰,迫邪外出,阴津亏虚阶段,应注意巩固治疗。
治宜:清热降逆,益气生津
处方:
竹叶石膏汤加减
竹叶10克,生
石膏40克,
半夏10克,
党参15克,
麦冬20克,炙
甘草10克,
知母15克,
川芎15克,
砂仁10克。
加减:口干渴者加
天花粉15克,
石斛15克;便秘者加
大黄10克。
按:对脓毒症发热的治疗,不能单纯地依据传统辨证方药治疗,而临床所见的脓毒症发热,均为重症感染发热的范畴,一般热势高,病程持久。因此在辨证原则不变情况下;需灵活变通,调整处方用药。在临床中体会,对重症的高热,均有便秘、伤津、口渴咽干,头身痛等症状,若热邪不祛,诸症加重,难以治愈,余尝用
大黄加量20~25克,重用生
石膏100~200克,屡屡收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