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医大师治胆石症验方

       从中医的病机来分析,胆石的形成多因长期肝气郁结,进而化湿蕴热,湿热交阻,致使胆液蒸熬凝结成石。从中医辨证分型上看,与胆道感染相似。若胆石处于静止状态,可表现为"有病无证",在胆绞痛发作时表现为肝郁气滞。如并发感染,则表现为湿热或毒热。
       从中医的病机来分析,胆石的形成多因长期肝气郁结,进而化湿蕴热,湿热交阻,致使胆液蒸熬凝结成石。从中医辨证分型上看,与胆道感染相似。若胆石处于静止状态,可表现为"有病无证",在胆绞痛发作时表现为肝郁气滞。如并发感染,则表现为湿热或毒热。
       胆结石,又称胆石症,是胆道系统的常见病。胆道系统的功用主要为运送、贮存、浓缩以及排泄胆汁,因此,倘若胆道系统本身生理构造或胆汁成分有所变异,则会在胆道系统任何部位形成固体结晶的胆结石,甚至造成胆道阻塞,更进一步刺激胆道系统衍生癌症病变。
       据专家研究发现,胆结石的致病原因大多是不良的生活习惯,如经常不吃早餐,会使胆汁中胆酸含量减少,胆汁浓缩,胆囊中形成结石。另外,晚饭后常躺着看电视、报刊,饭后立即睡觉,晚餐摄入高脂肪等,也会使胃内食物消化和排空缓慢,食物的不断刺激又引起胆汁大量分泌,这时由于体位处于仰卧或半仰卧,便会发生胆汁引流不畅,在胆管内淤积,导致形成结石。并且,如果经常吃甜食,过量的糖分会刺激胰岛素的分泌,使糖原和脂肪合成增加,同时胆固醇合成与积累也增加,造成胆汁内胆固醇增加,也容易导致胆结石。
       以中医的观点来分析,胆结石的形成主要是由于长期肝气郁结,进而化湿蕴热,湿热交阻,从而致使胆液蒸熬凝结成石。一般来说,当胆石处于静止状态时,可表现为"有病无证",但在胆绞痛发作时,就会表现为肝郁气滞。如并发感染,则表现为湿热或毒热。作为急腹症专家,吴咸中教授曾经治愈过不计其数的胆石病患者,以下两剂方子是他临床常用的,相关病友可以作为参考。
       1.茵陈胆道汤
       【组成】茵陈78克,栀子39克,黄芩39克,枳壳39克,木香39克,大黄39克,金钱草78克,柴胡3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3次,每次100毫升。
       【功效】清热、利胆、排石。
       【主治】肝、胆管结石病。
       【方解】方中茵陈栀子清热利湿,柴胡黄芩舒肝清热,枳壳、木香理气止痛,金钱草清热利湿排石,大黄通里攻下。
       2.胆道排石汤1号
       【组成】柴胡郁金各12克,金钱草30克,广木香18克,枳壳12克,大黄3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功效】疏肝理气,利胆排石。
       【主治】气滞型胆石病。
       【方解】方中柴胡疏肝理气,金钱草清热利湿,郁金活血止痛,木香、枳壳理气止痛,大黄通里攻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