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疟、黄疸、痰、往来寒热

【医家】恽铁樵
【出处】恽铁樵医案
【关键词】湿、疟、黄疸、痰、往来寒热、湿热、伤阳、伤寒、热利、疟疾、面黄、寒湿、便溏、痢、
【内容】
张先生 九月七日
疟来辄呕,是柴胡证。
柴胡2.4克,淡芩2.4克,腹皮9克,法夏3克,枳实2.4克,竹茹4.5克,赤苓9克,白薇3克,干首乌9克。

二诊 九月九日


疟虽止,尚形寒,须防再发。面色太黄,大便不实,更须防转痢或变瘅。


茵陈9克,赤猪苓各9克,车前9克,白薇3克,梗通2.4克,炙草1.8克,赤芍4.5克,泽泻2.4克,归身9克,莲须4.5克,炙萸肉1.2克,桂枝1.2克(泡)。
三诊 九月十三日
热退黄亦退,眠食均佳,是病已除。
归身9克,茯苓9克,楂炭9克,竹茹4.5克,炙草1.8克,腹皮9克,方通2.4克。
【按】喜呕为少阳主证,虽不见往来寒热等症,但《伤寒论》101条有“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之语,且疟邪伏于募原,亦与少阳相关。故以柴芩和解少阳,首乌解毒截疟,白薇清热滋阴,法夏、枳实、竹茹、腹皮化痰理气,赤苓健脾利水。


二诊:疟止形寒,湿盛伤阳,则以湿邪为主。面黄、便溏亦为湿盛。当防湿热蘊于中焦,熏蒸肝胆,转为黄疸之可能。急当“渗湿于热下”,使其“不与热相搏,势必孤矣”。首乌解毒截疟,茵陈、三苓、车前、梗通清热利湿退黄,小量桂枝通阳化气,白薇清热滋阴,归、芍活血。形寒而大便不实,亦不可清利太过,发防转为寒湿、深入下焦,故加莲须、萸肉补肾固精。

另:某些治疟疾的药物,如阿的平(现已少用)、奎宁、氯喹等可引起急性溶血或有肝肾毒性而出现黄疸,亦当注意。
三诊:健脾利湿,调理中焦善后。归身养血,茯苓、方通、腹皮、竹茹理气化痰利湿,楂炭和胃止泻,炙草调和。

内容推荐